家长课堂:请多给孩子些逆向关怀
发布时间:2021-03-17 幼儿园老师给家长道歉 幼儿园家长进课堂活动方案 给幼儿讲故事导读: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逆境可处,要想让他们成才,就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人生的艰辛。
“逆向关怀”一词来源于动物保护。
美国阿拉斯加国家动物园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为觅食而发愁,也不必为逃避敌害而穷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当地政府曾不惜斥巨资予以挽救,可惜一概无效。后来一位聪明的管理人员建议,把几只凶残的恶狠引进鹿苑,许多病、弱的鹿被捕杀了。几年后,鹿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得留下来的鹿群体质日益健壮。后来,人们把这种奇特的动物“保护”方式称为“逆向关怀”。
动物需要“逆向关怀”保护,我们的孩子们需要不需要这种“逆向关怀”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的孩子过着越来越优越的生活,社会和家长为他们提供越来越优越的条件。长此以往,孩子岂不是坐失适应能力、生存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逆境可处,要想让他们成才,就要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经历磨难,认识世界的复杂,人生的艰辛。在挫折中磨练自己,最终养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养成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坚强毅力。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如何时对孩子进行“逆向关怀”式的挫折教育呢?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可供我们借鉴。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有一次,老约翰张开双臂,叫儿子跨越椅子跳到自己的怀里来,小约翰听到父亲的呼唤,高兴地冲过去,但老约翰迅速地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地摔在地上。对着发怔的儿子,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日本人对此考虑的比我们深远得多。富甲天下的日本人深感年轻一代的创业精神远不及老一辈,便想方设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为了不忘过去最苦的日子,日本一所学校给孩子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面对大人当年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可校方仍亳不动摇。第四天,孩子终于咽下这顿忆苦饭。在日本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常常可以看到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既无粮又无水的可怕境地,安营扎寨,寻觅野菜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这些孩子都是家长主动送去的。像这样的“吃苦”教育,在日本是孩子们的必修课。日本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组织学生到田间、森林或海岛去“自学”,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让孩子在自然界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希望孩子成才,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我们的家长不要‘心太软“,要硬起心肠,收藏起一半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很多孩子家长会来幼儿园当着小朋友的面问我们老师,说:“老师,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是不是很笨啊?”“老师,我家宝宝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不听课?”的确,家长基本都很重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重视幼儿的学习,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会做出努力,尽力去教育好孩子,但是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期望的要求时,有些家长便会渐渐失去耐心,便会发火,对孩子进行斥责,甚至会暴力相加。我们大人都有自尊心,同时孩子也一样。
我们班的吴傲然是位聪明,但有点内向的小男孩。在昨天上午做数学课堂练习题时,宝贝他有一题做错了,于是我将题目给孩子讲解了一遍,孩子先不说话,但在我耐心的讲解,引导之下,孩子最终肯开口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同时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当他遇到一点小困难时,他不会第一时间找老师或小朋友来帮助他,而是哭。老师也因此经常和他沟通,鼓励他,希望宝贝长大了可以坚强点。但还是无济于事,直至有次看见宝贝他爸爸由于他没有喊老师好,而对宝贝大声斥责,我才恍然大悟,真正原因是出现在家长身上。我发现然然宝贝的家长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也正因为如此,时间长了,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也会渐渐丧失殆尽,从而导致宝贝平时在班级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做任何事都会有胆怯的心理。
当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以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希望我们家长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孩子失败了,我们应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
抚摸孩子,给他多一些关爱!
专家指出,像豆豆这样的状况,很有可能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皮肤饥饿症”。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可以通过抚摸胎教,与宝宝进行交流。宝宝诞生之后,更需要亲人的触摸。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能意识到和亲人之间紧密相连的感觉,让宝宝有安全感,这样可以让宝宝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同时抵抗力也会较强,智力发育也会明显提前。反之,让孩子长时间处于“皮肤饥饿”状态,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发育迟缓及行为异常等等。生活中缺少抚爱,缺乏身体触摸的孩子,往往会自发地咬手指、啃玩具、哭闹不安,甚至把头或身体乱碰撞,这就是“皮肤饥饿症”的表现。
在现代社会,很多父母都以工作繁忙、生活紧张为借口,把孩子扔给老人看管,觉得自己努力打拼赚钱,可以带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孩子不只是需要物质上的满足,更加需要父母的关爱,这样才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发育。
还有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只要还真有有点错或者大人不称心,就打孩子屁股,平时很少得到父母亲昵抚摸。打屁股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接触方式。这样,这些孩子容易产生孤独感,并热衷于推撞、打架闹事、对周围世界带有敌意
也还有不少家庭,在孩子还是婴幼儿的时候,父母常常抚摸和拥抱宝宝,但是等到孩子大了之后,就很少给予这些爱的抚摸。只有当孩子患病时,才有被父母摸摸前额的机会。其实大孩子也很喜欢亲人抚摸他的手和头,这样他们能更深切地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因此,作为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爱的抚摸。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触摸方法呢?
1、拥抱。夫妻或孩子抱在一起,是通过心的跳动、眼神的传递,把自己对对方的感情默默地传递给对方;
2、脖子背部的爱抚,它可以消除紧张和疲劳;
3、臂部按摩。从手腕到肩部的柔和按压,以解决“皮肤饥饿”。
育儿观念:请多给孩子一些“赞美”
育儿观念:请多给孩子一些“赞美”
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词,有人说孩子就是夸出来的,这句话我个人觉得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与赞赏,所以我觉得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的鼓励与表扬。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严师出高徒,古今中外的确是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有了些不同的观点,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千万不能来“硬”的,有的时候给他们来点“软”的,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的孩子自主性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动作灵活,所以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当遇到这些问题时,大人们可能会对孩子的行为加以制止或是批评孩子。可是这样做真的有效果吗?
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案例。班上有一位小男生性格十分活泼,而且很好动,好奇心也特别重。记得有一回,大家吃完中饭,都在安静地折纸,用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纸折出好玩的“小玩意”。小巧别致的小帆船,一飞冲天的小飞机,精致可爱的小帽子,总之各种各样的纸“工艺品”都出自孩子们灵巧的双手。突然一位小女孩急匆匆地跑到我面前,委屈地向我告状了:“老师,他要破坏我做好的小船!”我抬头望去,只见那位小男孩正在肆无忌惮地搞着他的小破坏。说实话我当时有些气,但是他毕竟是个孩子啊,我总不能用严加指责的方式对待他啊,何况以他的性格也是无济于事啊!于是我走到他身边,弯下腰,看着孩子那张稚嫩的脸,笑咪咪地问:“你在干嘛啊?”“我在玩这只小船啊!”孩子得意地回答道。“可是这是你的小船吗,你看你都把它弄坏了啊!”“我不管,我就要玩!”孩子淘气地嘟着小嘴。看着他蛮不讲理的样子,我有点无可奈何,但是我总不能任由他无理取闹下去啊!我突然想到黄老师对我说过,对于这个孩子应该来点“软”的,可以尝试用鼓励的方式对待他。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出了“对付”他的好办法。我装作好奇的神情问道:“老师记得给每一位小朋友都发了一张彩纸,你的呢?你折了什么啊?”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给我的好兄弟了,我叫他帮我折飞机。”“那你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折飞机啊?要让别人帮你折?”我追问了一句。孩子摸摸脑袋:“因为我不会折。”我现在终于搞明白了,原来这孩子自己不会折,请了别人帮忙,自己又空闲,所以才拿了别人的“成果”在“捣蛋”呢!我将孩子手中的小船归还给了那位小女孩。自己拿起一张彩纸,耐心地对他说道:“来,老师教你折飞机吧,我相信你的小脑袋瓜那么聪明,一定马上就学会了,你仔细地看哦,等你学会了,你也折一架神气的飞机给老师看好吗?到时候我还要奖励你一颗大大的红星呢,表扬你真能干!”孩子听了开心极了,连忙点点头。认真地看着我折飞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张彩纸,不一会儿,一架崭新的纸飞机就诞生了,孩子看着神奇的折纸,一边高兴地拍手,一边自信地对我说:“老师,我知道怎么折飞机了,我也要折,我也要折……”我又拿出一张彩纸,让这个孩子自己动手,他照着我折飞机的方法,认真地折着,没想到过了一会,一架神奇的小飞机真的被他“制造”出来了!我伸出大拇指,夸赞道:“你看,你的飞机也诞生了吧,我就知道你的小手很能干,你真棒,待会啊我一定奖励你!”孩子开心地笑了。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对于教育孩子我们应以鼓励激励孩子的方法为主。孩子的年纪还小,他不可能像大人那么懂事,犯一些小错误小毛病都是合情合理的。关键在于你要找到孩子做错事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而不是一味地怪孩子,甚至打骂指责孩子。孩子们都喜欢听到表扬鼓励的话语,得到大人的肯定他们会更有信心去改正一些缺点,更有自信去做好一件事。只有我们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才能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所以,朋友们,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情,用你们温暖的春风去唤醒祖国春天的花朵吧!让我们相信,只要有那春风般的温情就一定会激起孩子们心中无限的激情!
给孩子少些否定,多些鼓励
女儿笛笛4岁了,上幼儿园中班。她活泼、可爱,会笑着向客人问好,还能在众人面前唱歌、背诗、讲故事,可是在不久前,女儿还是一个见了生人就往往妈妈怀里钻的“黏人虫”呢。我是一名幼儿教师,工作比较忙,所以女儿从小由姥姥带着。老人家带孩子非常仔细,非常小心,因此,笛笛的胆子较小,见到生人比较发憷。姥姥越是让笛笛叫人,女儿就越往大人怀里钻。没办法,姥姥就说:“哎,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久而久之,女儿也就更不爱开口叫人了。有一次,我带女儿出去玩,碰到一个朋友,我让女儿叫人,女儿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后来,我问女儿为什么不叫人。女儿冒出了一句:“笛笛不会。”我愕然了。原来,女儿已经在大人不经意的谈话中,为自己下了定论——我不会。
女儿在家里爱说爱唱,可到了外面就不爱说话了。这与孩子的性格和大人带的教育方式都有关系。于是,我开始尝试做女儿的工作。在家时,我和女儿交谈,告诉她,见人要问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还给她讲了《小猪有礼貌》的故事,让她向小猪学习。女儿在我的鼓励下,慢慢地不再害怕客人,会冲客人甜甜地笑了。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女儿向客人问好。每次女儿都求救似地望着我,我说:“没事,妈妈和笛笛一起向客人打招呼,好吗?”终于,她声音小小地叫出了第一声“阿姨好”。我大大地表扬了她,女儿也冲着我甜甜地笑了。原来进步是这样让人感到开心。为了让女儿适应集体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在她不到3岁时,我将她送入了幼儿园托班。在半年的集体生活中,女儿慢慢地不再害怕见人了,从以前的“胆小兔”变成了爱说爱笑的“快乐兔”。
女儿的这种情况,我在班上也曾碰到过。有一次,小班的一位幼儿入园时,他的奶奶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这孩子不爱说话,不爱喝水,不爱睡觉……”说这些话时孩子就在身边。我问孩子:“你叫什么名字?”他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孩子真的不爱说话吗?作为一名家长,同时又身为幼儿教师,我想对家长朋友说:请您别在孩子面前说“我的孩子不爱……”,您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我不爱……我不行……”的意识。这样一种暗示,往往会让孩子在还没有真正尝试的时候就体验到了被否定的滋味。请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吧。
对孩子多些关爱
对孩子多些关爱
孩子转学后,一般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放学。偶尔在饭桌上闲聊,儿子问我和他爸爸,当我要下车时,如果人很挤,我下不去车怎么办?我们告诉孩子,你要提前往后面的车门走,如果你当时没下去,可以高声告诉司机叔叔或者阿姨,你要下车,麻烦他们等一等。孩子说,你们不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最害怕听到骂声。当我往后门挤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有的人就会骂的,骂得很难听。我心中一悸,仿佛那有些恶毒的骂声已经在我耳边响起。我能想象在他们嘴里吐出的词汇,只是,我搞不懂的是,当他们面对小孩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宽容一点,多一些柔和?小孩是弱者,不会还击,只能使心灵受到戕害,或者等他们长大了,转而再用这些词汇去骂别人。那如此恶性循环,社会道德安在?作为一位母亲,我真希望人人都来善待孩子,就像善待自己的小孩,让孩子们在一种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虽然社会不是真空地带,但我愿它是阳光地带。
《家长如何向孩子道歉》的一些体会
《家长如何向孩子道歉》的一些体会《如何向孩子道歉》这堂课里,韩老师不仅向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要重视向孩子道歉,还教会了我们道歉的方法和时机(事中、事后),最后引导我们如何通过道歉看待家教的意义。
我以前做错事的时候,因为拉不下面子,觉得自己是妈妈,给孩子认错了后,以后孩子还怎么会听自己的话啊?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很少向孩子道歉。学习了家庭教育以后,明白了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道歉不光是孩子的事,大人做错了,也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在孩子面前树立家长的威信。
我想结合两个事例,谈谈我学习后的体会:
一、适时而且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能获得孩子对家长的谅解,使亲子沟通的关系更加融洽。
周二下午接孩子回家,半路电单车坏了,修车花了将近40分钟。我就对孩子说:今晚修车耽误了不少时间,等下回家你就不去玩耍了,先完成作业,好吗?
儿子不愿意,说:修车又不是我造成的,不能牺牲我的玩耍时间。
我说:我们现在回到家已经6点多了,如果你先去玩20分钟,然后回来吃饭,吃完饭7点多钟了,这样你写作业的时间就比较紧,完成得比较仓促;你不如先写作业,要是你完成得快,还能给自己节省下玩耍的时间,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吗?
儿子听了后说:好吧。
我说:车坏了是个意外,这也是我预料不到的。不管怎样因为修车影响了你回家先玩耍的时间,妈妈要向你道歉,也谢谢你的理解。
儿子说:妈妈,没关系的,不用道歉。
接下来孩子写作业,吃饭的速度都很快,8点半前不仅完成了所有作业,而且也给自己腾出了玩耍的时间。
二、向孩子道歉,能给孩子树立起一个以身作则的榜样,让孩子知道做错事了要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自我,从而塑造真诚做人的优良品德。
xx有一次跟我说:妈妈,对不起,今天语文考试的时候,我抄了同桌的答案。“人”字加二笔变成另一个字的题我怎么也想不出来,就抄她的了。他边说边看着我,我知道他想着妈妈听了后是不是像往常一样会发火啊?
我说,你能主动跟妈妈说这件事,说明你自己也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这件事也不完全怪你,妈妈以前太关注你考试的分数了,所以你怕丢分才抄别人的,是吗?妈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以后有不懂的题,不会写就空着,妈妈帮助你一起订正。如果你抄别人的,这样妈妈就不知道你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就没办法正确地指导你去复习、巩固,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题你仍然不会做,抄别人的答案是不是反而害了自己啊?
儿子点点头说,是的,我以后不会再抄别人的了。
从这件事以后,每逢考完试,儿子都会跟我说,妈妈,这次考试全是我自己写的,没抄别人的。
学习这一课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家庭教育里面,离不开家长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远比讲大道理要更有效,更直观。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思想品格、一言一行都默默地影响着孩子,凡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茁壮成长。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中学生到了青春期,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叛逆了,随着年纪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升,其问题行为也渐渐多起了,例如夜不归宿、不愿与家长沟通、交换想法,做事比较随性。而有些孩子对父母每天唠叨感到了厌烦!规定这个不许,那个不准,久而久之就会会产生逆反心理,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当面对孩子有逆反心理时,做父母的该如何和叛逆孩子沟通?
如何教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九招帮助家长教育叛逆期孩子
一、讲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用局外人的角度观察孩子的逆反心理行为。也许,问题不一定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会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从前都听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该听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顺从,在家长眼里变成了逆反。做为父母有时必须谦卑,放弃自己执著的思想,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二、保持冷静的处事态度。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很多是与父母、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关,有的是好心办坏事,使孩子不理解。父母、老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把关心、爱护、尊重放在首位,把孩子置于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孩子出现过激行为时,要学会制怒,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策略,巧妙化解各种矛盾冲突。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树立自己的权威,用声音来压制孩子。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孩子有逆反心理时,言语和行为会犹如暴风孩雨。不能及时控制自己。但家长已成熟,应该懂得什么时候该保持冷静。(可参考的相关内容)
三、寻求有益的管教方法。
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征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找辅导员协助,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等,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
四、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
要求过高,学习负担过重,是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给他们定目标、提要求时要根据他们的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实施,力避急躁冒进,尽可能弱化孩子叛逆对抗情绪。
五、创设良好舒适的情境。
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奋发向上的风气,要有民主的气氛,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美化学习、生活环境。
六、合理利用正确逆反。
在向孩子讲道理,说事情时,要善于从正反两个角度讲,防止偏向,引导孩子正确进行逆反思维。并鼓励孩子提出不同见解和有特点的方案。
七、注重疏导负向逆反。
对孩子产生的负向逆反心理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切不可采用压制和强迫命令的办法。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又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敢干,所以耐心疏导,亲情沟通尤为重要。
八、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学习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当与孩子在进行亲子互动的时候,和孩子讨论他心中的偶像,从侧面提醒孩子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就消除了。(可参考的相关内容)
九、转变方式双向沟通。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孩子上学以后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应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改变方式,不断试验、寻找有效的方式方法。
家长对孩子逆商的培养
家长对孩子逆商的培养
逆商的培养,父母是最好的教练,给大家分享三个建议。
为什么很多孩子抗挫折能力差?
这跟孩子从小被众星捧月式地夸赞分不开。
你常常会看到一家人围着孩子说你真棒啊!
可是,成长其实需要很多的养料,比如需要赞扬也需要适当的挫折。
而很多父母却只看到了赞扬换来的笑脸,往往忽视了挫折时需要培养的坚毅品性。
所以第一个建议是多给孩子鼓励而不是表扬。
我有一个朋友,他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都很优越。
几乎没有遇到过任何的坎,一直考第一,也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
一直在家人和老师的表扬中成长。
后来他考上了人民大学,在我们那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可他一进去才发现自己实在太普通。
所以才读了一个月就想着退学算了
因为他发现自己无法接受这个落差。
后来幸好有了转变,他说最感谢的人是班主任。
那个暑假,班主任给他介绍了一个项目,让他去参与。
他自己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
可就是从那次开始,他把自己归零,接受失败,也接受平凡的自己。
有了这个心态,他在后来的项目中反而是坚持最久的。
他说:“一个人一旦发现了自己是平凡的一份子时,那就会有不断学习的努力劲儿,而不再活在他人的赞美中,自我迷失。”
父母的过度表扬容易让孩子形成心理定向,他们会觉得自己就是聪明的,不需要努力也是聪明的人啊。
而父母应该需要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卡洛杜威克教授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一种允许其他可能性存在的、促进进步和问题解决的态度,孩子们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每天都能在更有挑战性的情况下有效的解决问题。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思维,就不会害怕挫折。
因为他们会自我激励,努力找到解决的办法。
而不会是那种一见打击就崩溃的情形。
比如有的孩子觉得自己聪明,一直考高分,老师和父母地期待也高。
一旦他考砸了,不同地思维往往造成不同地结果。
我记得有一个同学高考复读还是考砸了,他就选择了自暴自弃,连普通大学也没有去读,后来还不仅仅是放弃读书,也几乎放弃了学习。
要知道,考试只有一次,代表一时而已,可学习却是终身的啊!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更强,也就是更加坚毅。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白这不是可耻的事。
而且通过勤奋和努力会变强,因为你在长大呀!
这样孩子就会去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当然这里需要父母接纳孩子犯错,而且鼓励他去尝试。
比如孩子受挫时,可以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一个鼓励的眼神。
也可以拍拍他的肩膀,给他鼓励。
告诉孩子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站在你的身边支持你。
还有太多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受挫,马上就会安慰,“爸爸妈妈觉得你是世界上最棒的。”
这样的安慰效果奇佳,可对孩子并非是好事。
为什么不能直接跟孩子说明呢?
比如很早以前,小小鱼跟读小学的表哥在家里堆积木。
表哥一下子就堆好了一个城堡。
可他呢,弄了很久也没有完成,这时就有点生气,想去表哥那拿材料。
实际上是想拆了哥哥的。
结果两个人就争了起来。
外婆发现了,就安慰小小鱼:“外婆觉得你是最棒的,不哭脸啊!看看你拼的城堡,比哥哥的还要好”
“不是的”他哭着说。
外婆的安慰是好意,可并没有给他带来真正想要的答案。
我过去坐在他们身边,首先问哥哥。“你今年几岁啦?”
哥哥有点奇怪,还是回答了我。
我又问小小鱼,当然他还在生气,不说话。
我跟他说:“你看哥哥已经8岁了,而你才四岁不到,哥哥是你的两倍大呢!”
这时他开始听了。
“也就是说,哥哥比你多玩了4年积木,也一定练习的更多,我想哥哥在你这个年龄也跟你差不多吧!“
这时平静了很多。
“爸爸知道你现在玩积木肯定不如哥哥,但我相信你经过不断地练习,再长大一点,一定能赶上哥哥的,到时你们再一起比比看,好不好。“
“好!“
“那我们今天继续练习,就不要生气啦!一起摆个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开心地玩耍时光了。
我们以为把真相说出来会伤害孩子。
其实不然。
因为孩子不会觉得被羞辱或者否认。
因为他们的年龄大小、经验多少都是事实。
而且他遇到地挫折,只是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还跟练习不够有关。
可幸运地是这些都把握在我自己手中。
能给孩带来改变的信心。
父母要试着接纳孩子的汗水和吃苦的样子,有塑造孩子的”心理韧性”。
有很多的父母是舍不得孩子吃苦的。
所以从小就想着给孩子扫除一切障碍。
比如小小鱼每周有一节足球课。
有一次因为刮大风,就有几位妈妈跟教练说,能不能让孩子们到室内练习,因为这风太大了。
结果教练听从了建议,真的把孩子们带到了多功能厅练习。
当时我心里非常纳闷。
本来就是为了让小小鱼接受一点磨练才报了这个班。
结果还是被这些好心的妈妈给保护了起来。
这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皮克斯有一部非常精彩的动画片《鹬》,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在这里面,小派珀的妈妈就算是面对风浪,也敢于放手,愿意信任孩子,并且默默陪伴,小派珀能经历风浪,迎接和享受美好的海洋世界。
这里面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思考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家里,我常跟儿子说的几句话也分享给大家。
“犯错没有关系,不做才有关系呢!”
“没关系,你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做到么?”
“一次不行再来一次,我相信你总是会搞定的!”
培养孩子的逆商,始于父母的接纳和孩子的自我接纳。
因为这代表着我尊重你并且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