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从小事做起
发布时间:2021-04-2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这个月,小班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幼儿园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而又新奇的,他们开始脱离自己的温暖的家庭和熟悉的爸爸妈妈,不断的适应幼儿园里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懵懵懂懂,老师们在与幼儿们不断的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教授幼儿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常规。这些三岁的幼儿,他们从各个家庭中来,缺乏在集体生活中的各项常识,同时他们的年龄特点,一件在成人看起来是小事的事情,在幼儿眼里就有可能是一次挑战,幼儿园的生活要从每一件小事开始学习。
就说简单的喝水这件事吧,班级里的幼儿不会排队、不知道如何接水、不懂得等待,对于这个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一个环节,班里的老师将喝水分成了很多细小的步骤,如何打开水杯柜门、怎样拿水杯、怎么一个接一个的排队,怎样接水,这些都是要仔仔细细的告诉幼儿,教师在语言讲解的同时还要不断的示范,慢慢的说,慢慢的示范,让每一个幼儿都清楚明白的听见、看见。在讲解示范的过程中,语言、动作不仅要慢和规范,还要带着儿童化的语言,将活动更加游戏化。幼儿无疑是喜爱游戏的,并且幼儿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的短,游戏化的活动更加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大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一天一天不断地重复示范、联系中,慢慢的掌握了这个本领,养成良好的习惯。
入学的第一个月里,是幼儿的适应阶段,也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基础阶段,这段时间里,将幼儿的各个习惯培养好,将对幼儿的整个的幼儿园生活都十分的重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每一件看起来的小事,在幼儿眼里有不是小事,要认认真真的对待。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教育从小事抓起
教育随笔:教育从小事抓起
教育孩子,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能有所放松,最好从每一件小事,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今天我班幼儿去了他们向往已久的公园,幼儿的情绪非常高涨,活动前,我先与幼儿明确了此次去公园的目标,并与幼儿讨论了一下在途中及在公园内以及返途中该注意的事项,幼儿说的十分好。幼儿在一路上表现的也确实很棒。
一直到我们一群人到了公园,看着公园里的风景,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的开心。我带领幼儿一边慢走欣赏风景,一边为幼儿讲解或提问,幼儿观察的极为仔细,也积极响应。这边的桃花开着,那边的落了一地的花瓣,还有的只有花骨朵,柳树发芽了,小草钻出地面了,幼儿的眼中透着惊奇与好奇。这时,队伍中的脚步有点乱,有幼儿边跑过来边大声的喊:“老师,小萌乱扔垃圾。”并指着一张地上的餐巾纸,我走过去请他捡起来扔到旁边的垃圾桶,“这才不是我扔的呢。”萌萌瞟了我一眼说,他不愿捡,一旁的幼儿开始激动了,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地炸开了锅“老师,我看到他扔的。”“我也看到的”“小萌他骗人”“乱扔垃圾不对的”……在一片讨伐声中,小萌开始犹豫了,我问道:“是你扔的吗?”他点点头,但仍倔强地站着,不愿动手去捡,其他幼儿安静地盯着我和他,当时我有点尴尬,我去捡起垃圾扔吧,其他幼儿一定不服气,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们也会乱扔垃圾,让我来捡,对幼儿不负责的行为一定要及时教育,可让他捡吧,他又不愿动,这时突然想到他爱听好话,何不改改我和他说话的方式呢,于是我走到他身旁在他耳边说“小萌也是个爱卫生的小朋友,对吗?”他腼腆的点点头,我拉着他的手让他捡了起来,他很快的把垃圾扔了跑回了队伍,笑着对我说:“小萌也是个好孩子,对不对?”我笑着对他点点头继续带领幼儿们欣赏观察,他们也都兴致勃勃。
教育幼儿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养成幼儿良好的习惯,虽幼儿年龄小,他们天真可爱,不懂也无法理解什么是责任感,但幼儿却是善恶分明的,因此先让幼儿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来公园时讨论到不能乱扔垃圾,幼儿们铭记于心: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当幼儿听到小萌不承认错误时,从当时来看小萌也不愿去承担自己的错误;那些看到小萌乱扔垃圾的幼儿可不买账了,情绪激动,小萌不承认,那不就是那几个幼儿在撒谎了,在此,我看到了集体的力量可真大,小萌开始还无所谓,想耍赖,结果在一片讨伐声中只能承认。我了解小萌平时比较随意,都按自己的喜好行事,但同时他的自尊心极强。这件事虽小,但却可以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成为他体验责任的一种经历,形成责任感的萌芽,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幼儿的责任意识,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教育契机。
小萌在听了同伴的那些话后,自尊心受伤,因此他虽然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却不愿行动起来,只是站着,这时旁人给他一个台阶下,他自然就欣然接受。现在的孩子平时在家作威作福惯了,受不得半点委屈,受挫能力弱,听不得逆耳的话,所以讲话时要注意一下方式方法,用鼓励性激励的语言让他欣然接受。我运用恰当的语言让他在感受不到批评的情况下纠正自己不负责的行为,化说教教育于行动教育。幼儿感知能力低,理解能力弱,说教的效果比不上行动,因此不如拉他的小手去做来得更直接明了。
教育是一个过程,而责任教育也不是孤立进行的,是与其他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这件事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点,作为一名教师,通过一日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住教育的契机,以点完成线,以线完成面来完成这一教育过程。
教育随笔:爱护眼睛 从小做起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保护好自己的小眼睛,让心灵窗户更加明亮”。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性的爱眼日。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爱护自己的小眼睛,10月14日,望亭中心幼儿园小班组开展了“爱护眼睛,从小做起”的活动。
本次活动中,老师先让孩子们体验了蒙住眼睛走路的感觉,让孩子们知道眼睛看不见时一片黑暗,什么都不方便做了;接着老师跟孩子们讲解了眼睛的秘密,让他们知道应该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小眼睛,并且懂得要多吃哪些对眼睛有益的食物;之后老师示范并带领孩子们学做了眼保健操的动作,让孩子们懂得要让眼睛得到放松、休息。最后,老师提醒每一个孩子,要善待自己的眼睛,用自己明亮的小眼睛走进秋天,去捕捉幼儿园内美丽的景色。
通过此次活动,帮助孩子们了解了眼睛的相关知识,体验了眼睛的重要性,让孩子们知道了应该如何爱护自己的眼睛,从而养成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同时呼吁家长要关心小朋友的视力健康,保护好孩子的心灵窗户,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育随笔:环保从幼儿做起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而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环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因此,我们利用孩子一日活动中的一些转换环节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散步时与孩子一起读朗朗上口的环保儿歌、午睡前老师给他们讲环保故事、餐后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环保图画,组织幼儿到户外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儿歌、故事、图画复制后发给每个家庭,让每个家长都有意识地参与到环保教育中来。
二、将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
我们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融入环保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如科学小实验“水变干净了”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个装满脏水的容器,一个干净的容器,小筐子、毛巾、纱网、布、海绵,让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的过滤可以变干净,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能将脏水变干净的同时,也懂得了干净的水和脏水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教育幼儿美丽的花是供我们来观赏和美化环境的,不能动手去摘等。总之让幼儿通过看、听、说、唱、操作等方式,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将环保教育融入主题探究活动之中
一直以来,我都采用主题教学,我们选用一些可以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题探究活动,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我们带盒子一起做植物生长条件的对比试验,将植物用黑色塑料包起来,不让空气和阳光进入,将植物存放在不透风的室内、给足阳光和空气而不浇水;带盒子一起做根的试验:根的力量、根能找东西吃、根能固土等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试验、观察与记录,了解植物与人类与环保的关系。
四、寓环保教育于环境创设中
《纲要》中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途径。”幼儿园的环境是符合幼儿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既能与幼儿对话又能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因此,老师与盒子们精心设计并打造种植角,如让幼儿收集废旧塑料瓶、罐、排烟管等进行种植、探索试验,如在沙、土、灰里分别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记录观察哪块小苗长得好?将植物种在排烟管内,记录与观察小苗是能追光?将植物倒着种,记录与观察小苗可以倒着长吗?让小朋友感受付出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同时,懂得科学与环保,因此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唤起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强烈愿望。
五、将环保教育融入巧手制作中
人们常说幼儿园老师是废品王,一些在常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物到了老师们手里却变成了“宝贝”,我们将幼儿喝完的牛奶罐、废旧报纸、制成了各种玩具,让幼儿从小懂得废物再利用,从而开发幼儿的创意和智慧。
教育随笔:学雷锋从幼儿做起
一天早上入园的时候,钦超的奶奶牵着他的手,边走边说着什么,而张钦超边走边哭,我急忙走过去问他奶奶:“张钦超今天怎么了,为什么哭?”他奶奶生气的说:“这孩子太不像话了,明明有橡皮,还非要买,不给他买他就哭,这不就一直哭到这,”听了他奶奶的话,我又看了看还在哭得张钦超说:“好孩子,你先进去,老师和你奶奶谈谈好吗?”听了我的话,他乖乖地走进教室。这时他奶奶又说:“孩子就是听老师的,您教育教育他吧!这孩子太任性了,也爱乱花钱,一点也不节约,橡皮、本子没用完就买新的,还经常买零食。”听了他奶奶的话,我感到现在多数孩子身上都有这种现象,因为他们在家都是小皇帝,特别是现在孩子的节约意识特别差,现在看来在孩子节约这方面的教育应该加强了。送走了他奶奶后,我回到办公室在收拾桌子时,报纸上的一行大字吸引力我的注意力,那就是“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开展“学雷锋”活动,我何不把学雷锋落实到行动上,在幼儿园里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孩子从中学会节俭,助人为乐。
于是,我搜集了大量的雷锋图片,故事书摆放在活动室里,还准备了些音像资料供幼儿观看,每天在幼儿入园的时候,我都会为他们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我利用自有活动时间为幼儿讲雷锋的事迹,特别是他那些节约的事迹,讲完后让孩子们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应该怎样向雷锋学习,然后让孩子们把向雷锋学习落实到行动上,例如:不能乱花钱,爱护学习用品,助人为乐等。我还提醒他们每天多看一些有关学习雷锋的电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学到了雷锋的那些事迹,进行评比评出一周的“小雷锋”进行奖励。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活动,孩子们的表现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张钦超的奶奶高兴地说:“老师,现在钦超不乱花钱了,还知道帮助老人和小孩了。”看到他奶奶高兴的样子,我感到这次学雷锋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教育随笔: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教育随笔: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陈鹤琴先生说过: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动手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句话很有道理,人在少年时期正是接受德语,修养品性的最佳时期。
进入中班阶段,发现孩子们在进餐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吃饭墨迹、爱讲话、挑食、偏食、撒饭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后形成很多食物的浪费。而孩子的年龄还小,对于什么是浪费粮食这样的行为及认识完全是体会不到的。
在一次进餐过程中,孩子们在吃西红柿鸡蛋米饭,大都吃的津津有味,干干净净,就注意到浩浩的碗里剩下了一些西红柿,翻来翻去始终都不吃,餐盘里的绿菜也不怎么吃,上前问他怎么不吃呢,多香呀,特别有营养,你尝一尝。浩浩的回答说自己不爱吃西红柿,吃了西红柿自己会肚子疼。问他是真的肚子疼吗,他也不讲话,怎么哄他吃一点都不愿意吃。餐盘里的绿菜也没有吃完;寻看着其他孩子的碗里,大都也是会剩一些西红柿、饭或者绿菜。存在着有的孩子本身吃的就不多,有的孩子挑食,也有的孩子根本就不爱吃或者不想吃,也有的孩子吃饭的速度太慢了,别的孩子吃完不吃了他也就跟着不吃了。结果桌子上多多少少都会剩下一些饭菜。孩子们也不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的来之不易,看不到,也体会不到劳作人民的辛勤。
然而,培养孩子进餐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则是需要循序渐进,家园配合,都要有信心和耐心,多给与孩子鼓励和引导,最终达到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教育幼儿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爱惜粮食,从小做起,从小给孩子讲勤俭节约的思想,从小牢记,如:《悯农》告诉幼儿珍惜生活的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其年龄特点,自控能力差。有时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常常搞出一些令你啼笑皆非的事情。
我们班**小朋友是我们幼儿园里出了名的“调皮鬼”,记得刚入园时,他的妈妈曾经叮嘱我们:孩子有多动症,让我们费心看护,免得惹出事非。后来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觉得他妈妈说的话不无道理。课堂上他是最“活跃分子”,小手一会摸摸别人的辫子,一会又把别人的凳子抽掉,害的别人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却坐在旁边偷着乐。对于老师的批评,他当作耳旁风,全然听不进去,还是若无其事的该干啥干啥。户外活动就更不用说了,他像一匹脱了缰的马,一会把这个小朋友推倒,一会又把那个小朋友的手抓破,搞恶作剧似乎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偶然一次他竟将恶作剧搞到了自己头上。
星期一上午,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礼仪教育》,整个活动**小朋友出奇的安静,我以为学习的礼仪教育对他起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心里还暗自有些高兴。但很快我有了新的发现,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排队去厕所小便,可**小朋友仍一动不动的坐在那里。我以为他又要搞什么恶作剧,便悄悄走过去一探究竟。这一看不要紧,把我整个人笑的前俯后仰。原来,他把自己的一只手用裤子上的带子拴在了凳子腿上,带子越用力越紧最后打成了死结,把自己牢牢地和凳子拴在了一起。我赶紧拿来剪刀,把带子剪断,他那只被捆的手才得以解脱。看看被肋得通红的手腕,他失去了往日那桀骜不驯的样子。
从那天开始,他似乎感受到了恶作剧给别人带来的恶果,一向调皮的他变得乖巧、听话了。
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
“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做父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迫切,都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但是现在的父母在教育上有很大的弊端,对孩子过分的溺爱,孩子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个小事做起,要真正做到教育孩子无小事。
有一天,张艾萍小朋友眼含热泪来到幼儿园,我发现她的情绪不好,就跟她进行了交谈,原来她的裤子上有一个很小的补丁,她说难看死了,小朋友会笑她的,这时,我对她进行了教育:衣服上虽然有个小补丁,但是很干净,衣服旧一点没关系,只要干净就行了,小朋友不会笑你的,接着我又问其他小朋友,张艾萍的衣服是否干净,大家都说干净,于是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有挑吃挑穿的毛病,吃东西时只要有自己喜欢的,就吃个没完,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谦让,衣服挑新的穿,所以我们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成长。
把表扬送给每个孩子
今天,张钦智的妈妈送他入园的时候告诉我,说他昨天回家的时候见到谁都说:“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还给我发标志了!”我知道表扬对幼小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但是真没想到张钦智竟这么在意我对他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在这以前,我忽略了他,很少对他表扬。
张钦智平时在班里表现不够好,上课时交头接耳,下课时在院子里追逐乱跑,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并且经常跟小朋友打架,所以他经常受到我的批评,表扬没有几次。可是,象他这样的孩子,同样希望老师去关心他们,注意他们,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小小的奖励,都能给他们很大的鼓励和安慰,同时也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现在我们的教育观也在对幼儿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心理发展需要,每一个孩子在老师的心目中都应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孩子,不能存在着偏爱和歧视孩子的行为,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表扬,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语言。让每个幼儿同样得到老师的爱,使每个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教育随笔:教孩子做事
我教的孩子已经是中班了,可是有些问题还是时常会浮现,“老师,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师,我的书应该放到哪里?”“老师,图书又变得乱七八糟了?”“老师这个我不会”,我开始担忧,开学初或许因为对于物品不熟悉,对于程序有点短暂的忘却情有可原,但现在已经是中班下学期了,孩子们该是能很好地去解决这类生活小问题了,但显然我高估了我的这群孩子。
是什么原因阻碍了孩子该有的成长呢?过多的包办,过多的限制,过多的干预,让孩子也慢慢习惯了接受,习惯了求助。于是,我们决定对班级幼儿的生活教育来一次大的变革,让孩子学会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儿该有的自主、活力和风采。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为中班幼儿,他们具备了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一方面巩固他们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们也应该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学习,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同时满足他们成长的荣誉体验。因此,我们试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们解放了自己的“服务”角色,开始让孩子去实现服务自我:自己整理饭后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床叠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后擦屁股,生活过渡环节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动,学习活动前自己做好准备工作如取蜡笔、铅笔、胶水等……,设置值日生小班长主动帮助老师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样演示中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更多的生活本领,这不单是一个动作的学会,更多的是幼儿一种自主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鼓励幼儿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学会做事,就要从做小事起步,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终胜任一件大事。我们的“学会做事”生活教育已经开始贯穿与生活的每一天,我们的孩子也比以前更会处事,这种价值将会延续,相信明天我们的孩子会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