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精力充沛的小杰
发布时间:2021-06-1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精力充沛的小杰
我们班有一位精力充沛的小男孩,他有一个很励志的名字叫小杰。看来小杰爸爸妈妈对他的期望很高啊。平时小杰的奶奶都叫他杰宝,每天放学来接他都不舍得小杰走楼梯,不管刮风下雨都是背下去或是抱下去的。
为什么说小杰精力充沛呢?因为他总是停不下来,我相信每个班都会有这样一个好似永远都停不下来的幼儿。小杰脑子是很好的,是个聪明的小男孩,上课时很认真精力充沛的小杰,总能举起自己的小手,正确的回答我的问题。但是一下课就“本性毕露”了,跑来跑去。等到上课的时间到了,就收不回来了,趴在桌子上或是半蹲在小椅子上,总是要纠正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恢复”过来。
虽然说男孩子皮一点是正常的,有的说法是顽皮的孩子脑子一定差不到哪里去。
但是我希望小杰能发挥他聪明的优点,慢慢学会控制自己,该玩的时候玩的痛快,上课的时候要“收回来”!希望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慢慢引导小杰,改正他的小毛病。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小贴画的魔力
小班孩子的注意力相对较差。这不,上课还没几分钟,有几个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说话,有的玩东西,甚至有的离开小板凳在教室转悠。老师见此情景,说:“今天,谁认真听课了,谁就是最棒的小朋友。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小贴画。”听到老师要发小贴画,躁动的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他们坐的端端正正,一双双小眼睛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小耳朵也几乎竖起来,听的特别认真。
小贴画的魅力可真不小啊!,它能让躁动的孩子安静下来;它能让吃饭就得喂的孩子乐于自己吃饭;它还能让不愿午睡的孩子开开心心的躺在小床上睡觉。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不是小贴画有什么特殊魔力,而是孩子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他们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努力争取成为“最棒的小朋友”。
其实,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比小贴画更有魅力。你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或一个充满爱心的拥抱都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他就会很开心的接受我们的教导。
所以,爱孩子就请关注每一个孩子,多表扬他,鼓励他。相信在你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一个个身心健康的快乐天使!
教育随笔:榜样的力量
见贤思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列宁就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激发人们向善的、好的方向继续前行。
榜样是什么?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榜样是船,让我们扬起希望的帆,带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指南针,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我们身边就有这一股“力量”。近日我园学习了身边的典型潘雪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精彩的介绍,让我认识到榜样的伟大。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弘扬榜样正能量,传递真善美。潘雪玲同志每天第一个入园,最后一个离园,那种以园为家、不求名利、不图报答的情怀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深刻学习。
作为一名园长,她可爱可亲,给予每位教师甜蜜温暖,让每位教师在中幼大家庭中每一天都都开开心心。在员工家里有困难时,她积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当单身女职工无房住时,她四处奔波,为她们申请公租房,她说助人为乐,
作为一名园长妈妈,给予中幼孩子们,最大的关怀和呵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们都亲切的叫她一声“园长妈妈”。
潘雪玲同志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潘雪玲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教育随笔:赞扬的力量
教育随笔:赞扬的力量
下午吃完午点,到了区域的时间,昊昊主动选择了建构区,昊昊安静的坐下来开始搭建自己最喜欢的楼房,他是最乐意搭建自己的楼房了,搭了一栋又一栋,各种各样的,他让旁边的小伙伴都来参观,因为都是各种形状的积木,结构也很简单,用三四个积木就可以搭建一个简单形状的楼房,旁边的小伙伴都是看了一眼都去了别的区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昊昊闷闷不乐,孩子的劳动成果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在区域搭建的激情需要激发,就在我刚要开口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妞妞说真好看,昊昊你真棒,我可以和你一起搭建吗?当然可以了,我很乐意和你一起合作,我们一起玩吧,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子,两个孩子愉快的搭房子,边搭边说我觉得你这个房子可以再高一点,我觉得你这个房子可以装一个太阳能,你这房子太高了装一个电梯吧,看我还在旁边搭了一个城堡,我要让老师住这,甜甜住这,在小朋友来观赏时,昊昊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的讲述着,昊昊好厉害啊,好漂亮啊,昊昊听到后既自豪又开心。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写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赞扬,赞扬是人类美好的语言,孩子一旦受到了赞扬,再加上同伴的赏识与鼓励,就更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肯定同伴的努力与付出,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开放,心境得到愉快,激发她们的创新,欣赏同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的去尝试,积极的去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快乐!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有一次偶然的时候,听见了几个小朋友坐在凳子上聊天,都在讨论老师最喜欢谁。几个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着说老师最喜欢自己,只有坐在旁边的瑶瑶不是很开心的说:“老师已经很久没有抱过我了”当时我是感到很惊讶和不好意思的,小朋友居然会记得老师多久没有抱过她,但作为老师我却不记得了。原来在小朋友他们的心里,老师的拥抱是那么的重要和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但却是稀少的。在听到之后我过去给了她一个拥抱,她很开心也紧紧的抱住了我,和她聊了几句,也表达了我的歉意。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想了想,可能不只有一个小朋友会这样想,全班20多30个小朋友他们没有说出来,又或许说出来了,刚好老师没有听见他们说出来,可这不代表他们的心里没有这么想过。大概小朋友们除了父母家人之外最想亲近的人应该就是老师了,所以他们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一点温暖。可是老师们却连这一点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其实每天都可以空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坐在小朋友旁边跟他们聊一聊天,不去谈今天哪里做得不对不好,不去说批评的话,只是简简单单的聊一聊天,再抱一抱他们,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很喜欢很开心。我有试过抱一抱班上的小朋友们,就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很热情很主动的抱着你,有的小朋友会有些害羞不敢抱,要等着老师先抱,然后又很快的笑着跑开,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样的一个拥抱的过程不仅小朋友会很开心老师也会感到开心,无形中拉进了小朋友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亲近感。所以每天花点时间给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教育随笔:沟通的力量
教育随笔:沟通的力量
一天早上在接孩子的时候,便用来园的时间和一些家长进行着短暂的交流。我们的谈话被刚来的杨昕榕爸爸打断了:“潘老师,你们幼儿园是怎么回事,老给我们家长增加负担,不是带这个,就是干那个。我和她妈妈都要干活,下午回家还要看她弟弟,哪有时间给你们干这干那。昨天晚上,孩子又缠着我做自制玩教具,烦死我了。一连串的话像连珠炮似的表达了不满之情。
原来,最近我们要重新创设植物角,所以请家长帮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还需要亲子制作玩教具,摆在教室以供欣赏。于是,我提议家长帮我们收集废旧物并和小朋友回家一起做教具,第二天带回幼儿园给小朋友们欣赏。我觉得很纳闷,一个原本想发挥家长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家庭和父母互动,却引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仔细分析之后我认为这个偶发事件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不够,教师只提出了收集废旧物的要求及做教具的任务,却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内容,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求知心理,缺乏方法指导;三是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平时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我想应该把这个偶发事件当作一个家教指导的契机。于是,我专门邀请杨昕榕的爸爸和他进行了一次诚心的沟通,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和他一起分析了这件事,同时又向杨昕榕爸爸表明了我们宣传指导不够的歉意之情,并向他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使家长感到教师确实在和他一起商讨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家长工作的内容具有了针对性,扭转了与一些特殊家长难沟通的局面。而且还选择请家长来欣赏我们用废旧物做的植物角,他们都觉得很有创意,意想不到废旧物还可以这样做,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和我学习,想在家和孩子也一起做,我很欣慰,也很乐意去教。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家长都特别支持我们的工作,使我班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家园氛围。
由此可见,沟通是教师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支持与理解的秘方,同时更是家园共育最有效的途径。
教育随笔:饺子的魅力
教育随笔:饺子的魅力
XX一小一园大一班有个叫“龙龙”(化名)的孩子,今年六岁了,长得结结实实,性格却是孤僻,刁钻、任性、我行我素。
当老师管理他时,别看他小小年纪,说话却很冲,他随口就会甩出那句:“你凭什么管我?你又不是我妈!”然后自己想做啥就做啥,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见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向园长如实反映,因为他已严重地影响了班级。对此,园长给所有老师召开会议,告诉老师们:“特殊孩子我们也要管,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改变孩子的坏习惯,把他们转变好……”
有一次,这孩子在上课时回头说话,班主任批评了他,可这孩子还真“厉害”,吵着妈妈要为他转园,说什么也不想来这个园了。
第二天,他妈妈把他拽来,请求园长想见见那位管他孩子的老师,想当面向她致谢,说总算遇到肯管她孩子的老师了,让她看到了希望!
这个小龙龙见妈妈们为他转园的想法泡汤,便又退一步向他妈妈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他妈妈陪他听课。
“只要你好好学,妈妈不上班在这里陪你。”他妈妈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你从来说话都不算数!”当着老师和园长的面,孩子揭了短儿。
“妈妈说话算数,我陪着你。”孩子的妈妈只好坐下来陪着他。
在这之前,园长多少从孩子妈妈嘴里了解到这个孩子的一些情况:母亲在洗浴中心上班,经常加班,晚上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很少,爸爸没有耐性,脾气粗暴,孩子不好就打,多半时间把小龙龙寄宿在奶奶家,可老人难免对孩子溺爱,所以孩子达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园长看着小龙龙这样让他妈妈陪着拖着他妈妈也不是办法啊,但知道他怕他爸爸,于是想出了办法。
一会儿,园长推开教室门,佯装对龙龙的妈妈说:“孩子爸来电话了问孩子情况怎样?我告诉他孩子挺好的,你还在这里干什么,该赶什么干什么去。”就这样,龙龙的妈妈才得以脱身上班。
园长送她并嘱咐她:“以后在孩子们面前说话一定要算数,否则孩子对你不信任,教育他就难了。”
“是,我以后一定注意,让你们多费心了。”家长感激地上班去了。
园长走到小龙龙身边,微笑地对他说:“你如果表现好,我中午让你吃饺子。”
“你骗人!”
孩子不信,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认为大人说的话都是骗人的。
“我说话算数,等着吧。”
园长怎么知道小龙龙喜欢吃饺子呢?这还得从前一天的午饭说起。
园里的食堂为小朋友准备青菜和鱼,白菜炖肉,可龙龙坐在那里就是不吃,说他每天在家吃饺子,这说明他喜欢吃饺子。园长观察小孩子吃的情形正好了解到了这一情况。
中午,园长提前让保育员特意去校园外饭店买来芹菜肉馅饺子,中午欣喜地送到了小龙龙面前:“你看,我是骗人吗?”
“恩,你不骗人,但我爱吃菠菜馅饺子。”
“你表现好,以后我还可以让你吃上菠菜馅饺子。”
小龙龙看着这位说话算数的园长,没再说什么,还是高兴地吃下了这顿芹菜肉馅饺子。可他边吃边玩,园长微笑地对他说:“你也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好好吃,好不好?”奇怪,他不反抗了,乖乖地马上转回身吃起来。看来饺子的魔力蛮大的嘛!园长看在眼里,无比地欣慰。
第二天,听龙龙妈妈告诉园长,说龙龙不吵着转园了,奶奶高兴地来向园长表示感谢,感谢园长特地为她孙子买饺子吃这件事,说他小孙子回家变乖多了。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高兴地去龙龙班想看看这个孩子时,我却扑个空,他们老师领着小朋友们到外面操场活动去了。我和园长再次碰头出来时,正好赶上他们班回来,园长示意我:走在最前边的那个穿黄毛衣、长得壮实的小男孩儿就是龙龙,我见他看到园长后主动笑着和园长打招呼了呢!看来那顿饺子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友好与默契。我开心地盯着小龙龙一直走回到他的班级里……
让我们祝愿小龙龙永远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也让我们所有的老师们多学学园长,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我们用爱心、用耐心、用诚心感染转化那些思想不对头、习惯养成不好的孩子。
教育随笔:故事的魅力
每天中午,孩子们来到寝室安静下来以后,我都要给孩子们讲故事。一般每天最少讲两个故事,有时能讲三个。孩子们特别喜欢听我讲故事,我也特别喜欢给孩子们讲故事。对于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特别幸福的时刻,而对于我来说,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一个个都特别认真,特别投入。我就是利用这午睡前的这几分钟,每天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方面的故事、讲一些道理故事等。我发现,午睡前给孩子们讲故事,不但有利于孩子们的午睡质量,而且能让孩子们懂得很多的道理。
通过我这段时间的坚持,我班的孩子们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自我保护方面、在安全方面、在与小朋友团结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今天下午,孩子们在进行自由活动,我听到了两个孩子的对话。其中的彤彤小朋友说:“董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都已经说过了,我们不能要别人的东西,东东,你快还给别人吧。”这句话刚好被我听到,我赶快表扬了彤彤,我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看,彤彤小朋友多懂事呀!她不但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还告诉别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我们应该向她学习。”这时的彤彤听了我的话,还有点不好意思了呢。接下来,我又听到了海鹏小朋友对张坤说:“张坤,你看你是怎样坐小椅子的,那天董老师给我们讲的那个故事,你忘了吗?”听到了海鹏的话,张坤不好意思地把脚从椅子上拿了下来。
看,这就是故事的作用和魅力,相信这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定会伴随着我们中班的小朋友们健康成长的。
教育随笔:一块小饼干的魔力
今天是假期回来后的第一天,刚走到班级门口,就看到了我们班的萌娃拓拓在嚎啕大哭,在我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得知原来是觉得假期太少了,还没玩够,甩赖皮想要回家呢,拓拓奶奶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不管拓拓如何无理取闹,他自然是不会答应,况且妈妈也说了明天可以考虑一下,但今天奶奶既然已经送到了幼儿园,断不会有再把拓拓接回家的道理,听到奶奶和爸爸说必须要上学,拓拓不愿干了,直接躺在地上哭,感觉原有的一点点小小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谁拉都不愿意起来,奶奶和爸爸在这里,小朋友总觉得还有个靠山,硬是耍赖皮,无奈只能让家长先离开,等着老师慢慢和拓拓沟通,询问了一番之后得知,小朋友还是想在家里玩,觉得舒服,不想起床,不想来上学,后面跟拓拓商量给他一个小饼干,结果他就再也不哭不闹了,也愿意来幼儿园了,其实小朋友的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多多关注小朋友的情绪,密切关注有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观察幼儿的情绪?
第一,“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是《纲要》在总则里就提到的基本要求。而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它是通过幼儿的愉快情绪表现出来的。
第二,《纲要》体现的“终身发展”目标,都将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放在了首位。它们是:健康领域——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语言领域——乐意与人交谈;社会领域——乐意与人交往,爱父母长辈、老师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科学领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艺术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第三,《纲要》提出的幼儿园“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等都能够通过儿童的情绪折射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情绪是教师行为的“寒暑表”,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等深层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