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习惯要从小养成 小七班
发布时间:2021-11-12 帮助宝宝养成吃饭的好习惯 习惯的幼儿故事 幼儿好习惯故事我们园孩子中午不回家,在园里吃饭后有很长时间的活动和休息。为了孩子下午能有一个良好身体和充沛的精力,一年四季每天中午都要午休,老师轮流值班。每次值班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幼儿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听音乐等,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幼儿老师的难题。我想,这也许与孩子的家庭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睡觉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那么我们不妨试一下,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先带领幼儿饭后散步,然后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来让自己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幼儿的寝室布置的光线暗一点、温馨一点;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大声训斥,要耐心的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出声音、不但会影响全体孩子的的休息,还会使自己在整个下午没有充沛的精力参加有趣的活动和学习。
因为我班的人数比较多,每次我都会发现班里有几个孩子没有午睡习惯,我也曾想过很多的办法对这几个孩子进行教育,但是,收到的效果很小。这段时间,我就让孩子们模仿小花猫的睡觉方式,然后对他们说:小花猫因为这段时间晚上要值夜班捉老鼠,所以白天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行,现在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没想到这几个孩子特别感兴趣,这不,今天中午,这几个孩子都睡着了!我想这种方法也许适合这样的孩子吧,我心里也挺高兴。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探索出更多的方法,以此来让那些难以午睡的孩子,能尽快入睡。为了孩子的将来,要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小班开始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班幼儿独立性较差,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
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平时的家园通讯栏和网上的宣传,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平衡膳食,向家长做好宣传教育,只有合理的营养才能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通过游戏儿歌等的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洗手习惯。
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三、在日常生活中纠正幼儿的偏食、剩饭情况。
1、及时调查、了解幼儿的偏食情况在了解中,我发现幼儿的偏食习惯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种食物;身体因素,如脾胃不合等;生活习惯;情绪不稳定等。
2、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根据小班幼儿“喜模仿”“爱表扬”的特点,我就利用集体氛围的渲染,用情绪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告诉他们老师最爱吃了,不知道哪些小朋友跟老师一样爱吃,并及时表杨,为他们树立榜样,幼儿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大口大口吃起来。
(2)“打预防针”的方法。我班有些幼儿对某种食物高兴时能吃一些,不高兴就少吃和一口不吃。对待这类幼儿,我采用“打预防针”的方法。在饭前,先做一些愉快安静的游戏,然后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孩子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许多,最后我告诉他们今天吃的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这样,孩子们的情绪被调动,相互比着吃,往往会吃得很香。
(3)逐渐加量的方法。有些幼儿从小就不吃某种食物,因此要他一下子改过来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对这类幼儿我采用“逐渐加量”的方法。如我班有些小朋友不吃绿色蔬菜,开始她一看到绿色的蔬菜就摇头,现在能稍微吃点了。
(4)物质鼓励法。对偏食、剩饭的幼儿我那怕是一点点进步,我都给予鼓励,发给孩子一朵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班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得到了有效改善。
教育随笔:小班幼儿午餐习惯的养成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但是家长们却不知道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经过长期的观察以及与这些“吃饭特困生”孩子的“斗争”,总结了以下几个经验,供大家一起参考探讨。
一、师生互动,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
在吃午饭时,我们加入到孩子中去,让孩子和老师比赛,看谁吃得多吃得快。我们还把餐桌放到幼儿的桌子上,和他们一起吃,这时,小家伙们特兴奋:有的是出于表现,吃得很快,教师就适当提醒他们要注意身体,细嚼慢咽;有的是出于害怕,埋头苦吃,一幅老鼠见了猫的样子,我们就对他讲今天吃的食物的营养,让他们吃得快乐,吃得开心!通过师生互动,孩子们不怕吃午餐了!
二、有意搭配,促进幼儿饮食习惯的提高。
有些孩子的午餐习惯实在不敢恭维,他们不是吃不下,也不是不喜欢吃,而是在吃饭时喜欢讲话,不管老师怎么说怎么劝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我们就将这些孩子分散开来,在他们旁边配一个不爱讲话的同伴为“合作伙伴”,由于没有了说话对象,这些孩子很快便沉浸在吃饭的氛围中了。教师的有意搭配,孩子们吃饭不讲话了!
三、猜测美味,让孩子有食欲。
我曾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文章,饭前三步曲:猜饭(想想今天可能吃什么?)、赞饭(今天的菜有什么营养?)、尝饭(小小品尝会)。我觉得这个挺适合我们班级的,我们就采用了此方法,通过实际表明我们的判断是对的,孩子爱上了吃饭。我们还在孩子进餐时放了点优美的音乐,提醒孩子你们是小绅士小淑女,正在西餐厅进餐呢!可能受环境的影响,孩子们马上安静了。
四、家园合作,互动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对于一些软硬不吃的孩子来说,我们就采用软磨硬泡的方法,每天饭前饭后进行教育,还把孩子的不爱吃饭现象通知了家长,希望通过家园配合使孩子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有些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劝说,有些家长则暴力相加,但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家长的出发点只有一个:为了孩子的身体着想。我们就通过个别谈话、网络、电话等形式让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能接受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管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中都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记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曾经有七十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其中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对你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出乎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道歉;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到会的科学家的普遍看法,也说明一个道理: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饮食习惯作为生活习惯中的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对孩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必须从小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是我们应该做,而且我相信:这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小班午休
一、睡前抱一抱。
小班幼儿离开家人的怀抱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没有安全感,所以,在小班幼儿刚入园进行午睡时,他们不愿意睡觉,他们哭闹。我说:“不哭的宝宝老师就抱抱你。”快速发现没有哭闹的宝宝,走过去很亲热地抱一抱他,并对他说:“宝贝真乖。”其他幼儿就很羡慕,有的幼儿会边哭边说:“老师抱抱我。”小班幼儿很渴望、依恋妈妈的怀抱,老师用抱一抱的方式,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安全感,找到老师像妈妈的感觉,对安抚他们的情绪起到了稳定的作用,幼儿非常愿意让老师抱一抱。
二、上床讲故事。
幼儿的情绪安定下来了,我说:“老师给小朋友讲好听的故事,小朋友闭上眼睛,耳朵听。”故事不要选择大灰狼之类幼儿觉得凶险的角色,要选择情节比较平静的题材,如《小猪变干净了》、《两个好朋友》等,听起来不会让幼儿的情绪有波动,有利于他们顺利进入睡眠,有时候两个故事还没有讲完,有的幼儿就睡着了。
三、播放轻音乐。
在听完老师讲故事后,一部分幼儿已经进入了梦乡,还有一部分幼儿还没有睡着,但是他们的情绪已经完全平静,已有睡意。适当地、小声地播放轻音乐,营造出睡意朦胧的氛围,对幼儿能起到“催眠”的作用。
我用这三部曲组织幼儿睡觉,效果很好。所以,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只要以幼儿为思考中心,总会找到好办法的。
教育随笔:养成午睡好习惯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
昨天午睡时,我提前便对孩子们说,躺下去后,把小眼睛闭上,一会儿就睡着了,好多孩子都按我的提示做,也都很快就睡着了。可是文文和靖靖两个小朋友却怎么也睡不着,并且两人互相影响,我走过去打了几次招呼,但是仍然不见效,我便又使出老调“这会儿你们两个睡不着,待会儿小朋友们起床的时候你们就别起来了,继续留下来睡。”谁知在起床铃响起后,他两仍未把我说的话当会事,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始穿衣服。见此情形,我觉得这话不执行看来不行了,于是便走过去严肃的对他两说:“你们两个不必穿衣服,继续留下来睡觉。”只见他们两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奈之下带着哭腔对我说:“老师,让我们起床吧!我们明天一定好好睡觉。”这时,全班的小朋友都注视着他们两,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后谁不好好睡觉,就象他们一样,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要乖乖睡觉的”。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午睡成习惯
每次中午值班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总是有几个孩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难以入睡,记得以前的时候,我们采取了很多让幼儿尽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听音乐等,但是对于那些难以入睡的孩子来说: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相信这也是一个困扰我们幼儿老师的难题。
孩子难以午睡?我想:这也许与有的孩子因为在家有些不同的习惯有关,例如:有的孩子在家睡觉时让家长陪着睡觉,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午睡的习惯等,这些都与孩子在幼儿园难以入睡有关,那么我们不妨试一下,给幼儿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安静的小游戏,还可以让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等来让自己入睡,慢慢的让习惯成自然,另外我们还可以将幼儿的寝室布置的光线暗一点、温馨一点,我们还要注意对于那些特别难以入睡的孩子尽量不要不耐烦的尽心大声训斥,要给他们讲一些道理,让他们明白如果自己不睡觉,在那里做小动作、出声音、会影响全体孩子的。
现在老师要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没想到这几个孩子特别感兴趣,这不,今天中午,这几个孩子既然都睡着了,我想这种方法也许适合这样的孩子吧,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会继续探索出更多的方法,以此来让那些难以午睡的孩子,能尽快入睡。
礼貌要从小培养
宝宝外出礼仪小贴士
1外出携带便便嘘嘘必备物品:婴儿护肤柔湿巾(更换尿布时擦小屁屁用,还可有效防止红臀)、保鲜袋、大方巾(更换尿片时垫在宝宝屁屁下)、尿布。
2更换尿片或大小便都要在洗手间进行。
3用过的一次性纸尿片要叠成形状小巧的方包状,从无粘贴片一侧卷叠成卷后,将两侧粘贴片粘住。
礼貌要从小培养
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说“这孩子一看就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出身名门望族”等,这些感觉从何而来呢?就是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透露出来的,决不是某个人用嘴宣扬自己的家世就能够获得人们的尊重,良好的礼貌素养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同样的道理,宝宝在外出的时候也要讲礼仪。很多妈妈都说,宝宝外出时最头疼的就是便便和嘘嘘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正是宝宝外出礼仪的头等大事。就如我在商场里看到的上述惊人一幕。
宝宝外出礼仪
在外出的时候,宝宝要穿外出服,既培养宝宝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同时穿着整齐的宝宝也会赢得更多赞美和喜爱的目光。一个一身邋遢或是穿着秋衣秋裤出现在商场的宝宝,所遭遇到的很可能是嫌弃或不屑的目光,要知道这些目光对宝宝的性格和情绪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西方的童装外出服都是不开档的,除了哈衣、爬服在档部有暗扣设计,其实这也在传达出一种教养孩子的方式,让宝宝很小就知道大小便要去洗手间脱裤子、要在马桶上完成,任何时候都不能随地大小便。现在国内童装的外出服大多也不开档,所以,在宝宝外出时,请尽量使用一次性纸尿裤或传统布尿片。
外出时间尽量避开宝宝大便的时候,毛豆一般在清晨大便,所以带他出门基本不需要顾虑这个问题。其实,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规律,会给妈妈们减轻不少负担。
在出门时遇到需要更换尿片的情况,最好选择去洗手间进行,现在的大型商场的洗手间都有非常人性化的设施,有些甚至设有母婴室,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解开宝宝的衣服,那样既是对宝宝的不尊重,也是对公众环境的一种妨碍。另外,用过的尿片要卷裹成一个小方包,整张的大尿片直接丢进垃圾桶很容易卡在里,会给其他人扔垃圾造成麻烦。
我曾在公园看到一个4岁的小男孩蹲在路中间尿了一大片,之后还得意地把妈妈拉过去看他尿出的图案,而其他的行人则纷纷避开那里行走。其实,大一点的宝宝也要领他去洗手间,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宝宝对生殖器官的私密感,同时要让他知道,不论年龄大小,在需要方便的时候只能也必须去洗手间。
在夏天,很多妈妈都不愿再给宝宝使用尿布,那么在外出时可携带一些保鲜袋,找不到或来不及找洗手间的时候,就用塑料袋盛放便尿来应急吧,然后把口束紧丢到垃圾桶里。
淑女和绅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也是伪装不来的,它必定是经过生活的沉淀和积累所酿成的一杯美酒,越陈越香。对于孩子而言,这种礼仪的熏陶和培养开始得越早,所收到的效果就越好、越自然。
现场版宝宝上厕所
有一次我带毛豆逛商场,在大堂里被一出现场版的宝宝上厕所震得瞠目结舌。一位妈妈抱着宝宝向一个垃圾桶里撒尿,确切地讲,只是朝垃圾桶的大致方位嘘嘘,因为宝宝根本不能准确地尿在垃圾桶的方形开口处,晶莹的尿线劈劈啪啪地打在垃圾桶上,水和金属的敲击声十分清脆,然后更多的尿都淅淅沥沥地落在了地板上。那是一家明亮整洁的大型商场,毛豆的目光就深深地被那个情景吸引住了。
慌乱之中,我当时一把抱起毛豆奔向商场的游戏区,嘴里还念叨着,快点去快点去,我们要去海洋球池了,我们要去打滑梯了,我们要去荡秋千了……只希望尽量分散毛豆的注意力,让他刚才看见的那一幕快点过去,不要在他脑海里留有任何记忆。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已得到许多家长的共识。让孩子从小爱读书,让良好的阅读习惯陪伴孩子终身,已成为家长、老师、社会的共同目的。读书——从小处说,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大处讲,可以传承文化,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所以,终身读书终身受益。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下面我来说说我对女儿阅读的培养与大家分享
女儿出生几个月后,我就有意识地给她翻看一些画册。虽然有时候画册会被她撕坏,但在她兴致好的时候,也会乱翻一气,遇到感兴趣的画面会多看几眼。我不要求她一定要认真看,只是把画册混在玩具里给她,她有兴趣就会翻一翻。女儿上幼儿园后,我就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然后把这本故事书给她看,不管她看得懂看不懂,但至少从那时开始,她就养成了翻阅书本的习惯。女儿真正开始认字读书是在上小学后。眼看着女儿认识一些简单的文字了,我便常常带着她逛书店。因为她从小接触书本,见到书就觉得很亲切,不排斥。我再加以引导,让她选择一些好看的少儿读物,她一下子就爱上了读书。当然,自己也会以身作则影响女儿。我自己也喜欢看书,空闲时间基本用来阅读。女儿喜欢黏着我,也会拿着一本书坐在我旁边。有时候我们还交流读书心得,她的读书兴趣就更浓了。从一年级到如今二年级,女儿笑笑看的书越来越多。女儿买的书已经放满了家里的书橱,但她还是不满足,我就每天星期带她到图书馆看书,有时候怕她看书时站的累,我就在去时自己从家里拿一把小凳子。现在放假了,我们天天上图书馆看书,笑笑几乎每天看一本书,我从来不限制女儿阅读书的种类。不管是童话还是知识介绍类的书,只要她喜欢,都让她看。因为阅读量大、范围广,女儿笑笑从书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像做人的道理、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当一名好学生,甚至绘画的技巧等,她都可以在阅读中学到很多。我希望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伴随她一生,因为这能让她更好地成长。
幼儿前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孩子从小是否具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成才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对幼儿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庭的重视,但是大都只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却不注意孩子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而现在家庭大多是四二一模式,孩子在家庭中唱主角,受到万般宠爱,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比如爱发脾气、倔强、不合群等,家长这时候必须对孩子的行为引起重视,以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慢慢改变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新浩是我们班比较内向的孩子,妈妈总是怕孩子在班里受到委屈,每次总是叮嘱老师多照顾一下他的孩子,别让其他小朋友欺负他。妈妈每次送孩子上学总是整理完孩子的衣服后才恋恋不舍得离开教室。新浩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自己的事情基本不会,教育活动时与老师小朋友的互动特别少,也不知道怎样与小朋友交流。记得一次新浩在去小便的路上鞋被踩掉了,光着脚走到了厕所,当我发现后问新浩:“鞋掉哪了”新浩摇摇头,我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新浩一句话也不说。还有一次,小朋友告新浩的狀,说新浩打他了,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小朋友不小心把他的水彩笔弄掉了,我告诉他小朋友是不小心弄掉的,有事要先告诉老师。新浩的一句话让我感到吃惊,妈妈告诉他: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打他,咱千万不能吃亏。听到新浩的话,想想最近发生在新浩身上的事情。我找了个时间与新浩的妈妈交流了一下,他妈妈听后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并主动在园陪读,了解新浩在园的表现。最后新浩妈妈发现了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非常焦急,听取了老师的意见,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老师家长的配合下,半年后新浩改变了一些,看到孩子的改变妈妈笑了。但老师知道新浩还需要进步,他需要改变的还有很多。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父母要用极大的耐心和爱心为子女的成长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