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有好奇心吗?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发布时间:2021-03-01 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的游戏有哪些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许多家长都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不推动就不学习,对于未来似乎没有任何打算,孩子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虽然说也在学习,也不能说完全不学,但是总是感觉不够意思。其实啊,我们不妨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他们理解中国梦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学习就没饭吃”的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再加上现在的信息爆炸,我们小时候家长讲的那一套理论已然对现在的孩子不太起作用了。“队伍不好带啊”,不仅是家长,学校的老师也会有如是的困惑。

学习动力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通过说教解决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学习的动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好奇心。当我们感觉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不要盲目去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他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天性是不爱学习和探索的,那么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一群变态和天才?显然不是。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生的。从小时候他们看到任何东西都要吃一下,到后来经常问各种为什么,再到拿着螺丝刀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掉——在他们没有形成世界观的情况下,只有好奇心才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我曾经和获得IMO金牌的一位同学的妈妈聊天,她说孩子三岁的时候到处找人问数学中的运算怎么算。我很难想象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学数学是出于远大理想活着天赋异禀,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对这件事情“好奇”——就好像现在的孩子不用教就会用ipad一样,这也是一种好奇。对孩子来说,数学和游戏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要是他们好奇的东西,就都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去探索。在初中和高中数学上有很多新名词,比如说“有理数”,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在没学有理数之前,就会问一个问题:有理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词让他们很奇怪,所以他们会天然的有兴趣。

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在任何方面的好奇心,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多管闲事”。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问的任何问题,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应该非常大力的鼓励孩子自己在网上找答案。很多时候孩子问的问题是非常深奥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鼓励孩子。孩子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他自己好奇心的释放。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有成就感,会更加喜欢问问题。而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被压制,那么他们就会逐步丧失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网上寻找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网上的答案不一定对,我们要继续鼓励孩子去甄别。即使孩子得到了一个我们认为错误的答案,这种探索也是极其有价值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我们认为的“不务正业”上,正如上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兴趣和专业本不是对立的,任何兴趣如果深入研究变成专业,这种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会成为一种通用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好奇心用在哪里,都要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归纳。天天看路牌,能不能归纳出路牌设立的一般规律,进而能发现一些设置不够合理的路牌;天天看堵车,为什么这段路堵车?可能提出集中假设,能否进行验证?这一点孙鹏老师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在看了《地心引力》之后写出了其中违反物理常识的若干错误——我觉得这就是好奇心,就是思考和探索。你说这对考试有用么?这对学习有用么?

另一方面,即使在学习中,我们也鼓励顺应好奇心的学习。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问学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函数么?学生的答案异口同声:考试要考。如果我们的学习都是这样的动力驱使,我觉得学不好也很正常。我们现在的很多知识的设计师违背好奇心的。比如初中课本上对“负数”的描述,“小于0的数是负数”——在一个孩子的世界观里,0就是最小了,如果他的好奇心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不会问:有没有数比0小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绳子上打结的例子问孩子:今天我给你一只兔子(又是兔子……体验过大海的都懂的……),明天你给我一只兔子,怎么打结?如果一直打结,合不合理?这时候孩子就会说:你给我打个结,我给你解一个结——看,这就已经是负数的精髓了,相反意义。教材上不顺应好奇心的知识讲解太多了,不顺应好奇心,真正学懂的概率更低,遗忘的概率也越大。

再比如说,讲直角坐标系,学生会问:两个坐标轴必须垂直么?老师回答:必须垂直,记住。这样的回答完全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怎么回答?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两个坐标轴不垂直,那么那些我们学过的结论还能用,哪些结论不能用?为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分析,这个分析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其中隐含了坐标轴旋转的知识。满足好奇心的探索,不一定以得到老一辈人的标准答案为目的,思考的本身,就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生的。”“妈妈是哪来的?”“妈妈的妈妈生的。”“妈妈的妈妈……”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弄得大人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其实他们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个究竟。那么,如何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日常生活中,可以让他们多玩些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铛、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出去郊游,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利用故事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而且还能起到增强好奇心、丰富想像力,从而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有位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当孩子刚满6个月,可以坐在大人膝盖上的时候,就应当给他们读小人书或根据书、画讲故事给他们听,这种抚爱和温馨的气氛能培养他们对书籍的感情。 鼓励孩子积极探索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像。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推动宝宝好奇心的发展。 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比如让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不要挫伤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他们常会问我们,自己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作为家长,我们应好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不要随随便便地搪塞一些答案,例如“路上捡到的”、“从石缝中跳出来的”等等。这样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害怕,也很可能会使他失去再提问题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的回答既生动又活泼,例如直接回答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下来的”,孩子也许会有一连串的联想,例如“为什么妈妈的肚子里面会有我?”“妈妈又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无形之中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对生命、未来的好奇。 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童心和想像力,用浅显、活泼的字眼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但可以使孩子能接受,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互信。

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谷歌公司级别最高的华裔主管李飞飞离职,在担任谷歌云人工智能团队“掌门人”615天之后,她决定重返斯坦福大学任教,领导斯坦福AI实验室。Google官方回应说,“李飞飞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能领导者。”

她36岁成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视觉实验室主任;

她的高质量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超过100篇,被引用高达4万余次;

她参与建立的两个数据库:Caltech101和ImageNet被AI研究者广泛使用,其中的ImageNet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

她是学术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先后获得:

2006年微软学者新星奖以及谷歌研究奖、

2009年NSF杰出青年奖、

2011年3月荣获斯隆研究奖计算机科学奖、

2012年雅虎实验室学者奖以及2014年IBM学者奖、

入选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01-

好奇心是李飞飞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李飞飞如今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早年人生。她1976年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家庭,李飞飞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四川成都。80年代的成都远没有今天繁华,但她的父母特别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成都有展览就带她去,尽可能拓宽眼界,接触更大的世界、更新奇的事物。

同时家里还有一条很有趣的家规:李飞飞放学回家后只能在40分钟内做作业,40分钟后就可以看课外书、可以玩,干啥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再做作业。父母此举,就是为了让李飞飞养成专注高效的习惯,然后为自己留出充足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李飞飞16岁时,父母带她移民美国。

虽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都不会说英文,因此,有着一颗工程师和科学家心的父亲到了美国,无奈只能做相机修理工作,而母亲则是一名收银员,勉强维持温饱。因此除了上学,飞飞还要尽可能补贴家用,打工和上学就成了她适应美国新生活的全部内容,最辛苦时一天睡不到4小时。

李飞飞刚到美国时英语几乎也是零基础,但是飞飞天生就对知识好奇。1999年,李飞飞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毕业后面对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她却选择回环境恶劣的中国西藏,去研究自己一直怀着浓厚兴趣的藏医药。这个决定疯狂又令人费解,但她得到父母支持,因为父母当初来美国就是为了实现梦想。

这个决定与她一贯以来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有关。李飞飞从小好奇心很强,喜欢探求真理,对问题追本溯源,比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虽然本科学物理,但她对藏医药的浓厚兴趣不减,希望能从科学、哲学层面,来研究此神秘领域。

从西藏回来后,李飞飞而是选择攻读研究生。在父母支持和自己辛勤努力下,李飞飞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具体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

同时,李飞飞又拒绝了当时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转而选择进高校任教做研究,坚守自己以学术研究造福世界的梦想。不仅如此,在高校工作时她再一次做了“惊人”决定——专攻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李飞飞是斯坦福AI实验室里唯一的女性,也是这个AI实验室的总负责人,是她带着一群顶尖男士,在这个代表人类未来的领域里摸爬滚打,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以说,正是父母从小对她的好奇心的有意激发和小心呵护,以及对她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梦想的支持,才让李飞飞从小到大始终对世界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颗勇于追求梦想的强大内心。这些在她的求学、工作选择、研究探索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她取得如此傲人成就的根本原因。

-02-

人工智能时代,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

好奇心研究专家伊恩.莱斯利认为: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青睐。

因为这些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解决难题,提出尖锐的问题,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比如,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很多人担心人类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实际上,人最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就是好奇心,以及它所驱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是机器没有的地方。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终生学习,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宿命。而好奇心是促使人类主动学习的种子,是我们获得竞争力的根源。

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上,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前高级招生官SallyChampagne表示:考试成绩只是招生官开始查看申请材料的起点,好奇心比好成绩更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招生官曾说,“大学是一个求知的游乐园,我们希望招进来的学生不是只喜欢坐过山车,而是进来以后各种项目都可以尝试。我们希望这个学生有所特长,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爱好。最根本的还是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

渴望和开放地学习新的思想,接受与你不同的新文化,并愿意参与其中,这才是吸引知名大学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我既不是特别聪明也不是特别有天赋。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

-03-

儿童的好奇心与成人的鼓励休戚相关

美国儿童教育家玛丽·布特·露伊必胜从事儿童科普教育工作。她读小学时,有一天访问普林斯顿大学,正好遇见在那里执教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只见他默默地站在喷水池前,手指不停地在眼前左右摇晃。小露伊好奇地走近他,老人慈祥地对她说:“你能模仿我这样做吗?你将会看见喷射的水柱立即变成一串串美丽的水珠。”她跟着做,果然看到了这种奇异的现象。老人没有立即告诉她这是什么原因,只是笑着对她说:“孩子,记住吧,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后来她才明白这是物理学中的“频闪观测原理”。

露伊终身忘不了爱因斯坦这句“哲言”,并把它当作座右铭。她认为,培养儿童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要父母和老师珍视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并加以谆谆诱导。

好奇心看似个人的心理特征,但实际上儿童的好奇心与成人的鼓励休戚相关。而且好奇心并不是一种特质,而是状态。也就是说,现在有好奇心,不代表以后也有。比如,小学生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比幼儿园的儿童提出的问题减少一半。

儿童受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好奇心将会延续下去,并演变成实验或探索,因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04-

成人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因为每一个提问就是一个孩子求知的火苗。当孩子通过提问探索世界的奥妙时,父母应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无论孩子的提问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成人也应专心倾听,切不可对孩子的提问抱无所谓态度或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2、要尝试更多方法引导孩子去探索。孩子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家长应深入浅出,富有趣味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也可以用具体的小实验让孩子去感知。

3、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儿童心理学者南希.劳里和戴维.约翰逊在2010年曾经有过“标准答案与好奇心”之类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强调标准答案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主动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可能性会变小,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不必急于强调知识的准确性,而应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索,常常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4、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鲜活的事物。多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转转,他们接触到的信息越丰富,越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些从生活中来的鲜活刺激,是最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本质上就是在练习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5、对于孩子的探索和观察结果,不要随便作出负面评判。既然是孩子的探索,就不要随意否定他们,要让孩子来主导,让他去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如果成人轻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结果,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这个体验,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不会立即激发这个新奇经验整合过程,孩子就会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

6、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很多美国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更像是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自己对周围事物:如树木、天空、星星所充满的好奇心。如果你对周围事物显得毫无兴趣,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意,那么孩子好奇的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

好奇心更是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是成人送给孩子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好奇心强的孩子早独立


摘要: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好奇心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他什么都想摸摸、动动。看见别人吃饭,他要抢勺抓碗;看见别人写字,他要拿笔;看见别人洗手,他就要玩水。你是不是觉得他好烦呢?是人都有好奇心啦!宝宝当然也不例外。刚刚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宝宝一定觉得一切都那么的新鲜、有趣。没有好奇心的宝宝才不正常呢。那么,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有义务满足宝宝这个小小的要求呢?

好奇心强的孩子早独立

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好奇心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他什么都想摸摸、动动。看见别人吃饭,他要抢勺抓碗;看见别人写字,他要拿笔;看见别人洗手,他就要玩水。你是不是觉得他好烦呢?千万克制!

你不能让宝宝这不许拿、那不准动,宝宝的好奇心会被一连串的“别动”压抑住。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示范,有危险的要告诉他,并给他解释。比如,有的宝宝总想摸摸火炉上的东西,甚至想去抓火苗。大人可以把着他的手在炉边试一试,宝宝觉得烫手,就不会再摸了;有的宝宝可能还想用另一只手摸,直到两只手都感觉到烫了才肯罢休。那你也只好由着他了。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只要没有危险,就要尽可能地让宝宝多摸摸动动。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大有好处。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想让宝宝将来过分依赖大人吧,那就让宝宝充分发展他的好奇心吧。

育儿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育儿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女儿有四岁多了,她在茁壮地成长。以下是我四年来积累的点滴小经验,自己觉得很好,故记下来和朋友们共享: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认真解答他(她)们的提问。最好在他们第一次对某个事情产生疑惑时,就帮助他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少一些混沌不清,少走一些弯路,便于他们更快地认识这个世界,为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打下基础。

2、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多带他们参加一些酒宴、聚会,有助于培养孩子活泼、外向的性格,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打下基础。

3、学会对孩子说“不”。对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坚绝地说“不”。当大人养成这个习惯后,孩子自然就会接受大人的拒绝了,不会再通过又哭又闹的方式要胁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在经过两三次的父母坚定地拒绝后他们知道哭和闹是没有用的,就不会再使用哭闹的方法了。

4、从两三岁时起,当孩子说不想吃你做好的饭菜时,表现出挑食的苗头时,一定要坚定地对他说:“煮什么就吃什么,不然就没东西吃。”这句话说多了,并且父母在行动上也贯彻下来后,孩子就会接受这个观点。只要饭菜不是煮得特别难吃,孩子都会把每顿饭吃完,离挑食的毛病远远的。

5、从两岁起就可以教孩子数数了。先数1到10,学会数后,再学数10到20,然后10到50,10到100。再告诉他百、千、万的概念。当他掌握了这些时,有事没事时多让他数数。比方说,他想要你开电视给他看,你就说,从1数到100我就开给你看。为了看上电视,他就起劲地数。或者他要你讲故事给他听,你就说从1数到200就讲故事,他肯定也会起劲地数。通过这些方式,数字会在他幼小的脑海里不断地加深,对他以后学数学很有帮助。学会数200后,就可以教他加法和减法了。

6、对于年幼的孩子要让他们玩,尽量让他们多出去玩,感受四季天气的变化,让身体适应天气的变化。只有多玩,玩得尽兴了,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会把学习识字、写字、数学、英语也当成一种玩,会对学习永葆兴趣。

7、多给孩子讲一些与实际生活真相相符合的儿童故事,就像这个博客里我记下的益智幼儿故事集里那些故事样。少讲一些虚无飘渺、过于浪漫、与生活真相相差太远的神话传说、一千零一夜那些故事,那些除了养成孩子爱幻想的个性,可能并不能带来更多益处。

相关推荐

  •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
    2021-09-08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小时候,我家刚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看着看着,就想人是怎么进去的,我就跑过去找能进去的入口,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我好奇。现在我当老师,发现孩子常常围着老师和家长刨根问底,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了,...
    2021-02-08 阅读全文
  • 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生的。”“妈妈是哪来的?”“妈妈的妈妈生的。”“妈妈的妈妈……”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弄得大人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但如果我们静...
    2022-01-07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们对那些不了解的事物有一种新奇感和强烈的兴趣。好奇是发明创造的萌芽;好奇,是打开发明创造大门的一把钥匙。可见“好奇”对于发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人们...
    2020-11-27 阅读全文
  • 善待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们总是有许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开水去浇花,说用冷水花会感冒的,把电动车拆开说是看看为什么它会自己开,是不是有司机在里面……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怎样去教育幼儿,对于他们的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是...
    2020-11-20 阅读全文

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 爱玩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扼杀孩子的天性能更残酷的了。我不能说我的女儿在未来就一定会比那个安静的孩子优秀,但我高兴的是我的女儿享受到了作...

2021-09-08 阅读全文

小时候,我家刚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看着看着,就想人是怎么进去的,我就跑过去找能进去的入口,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于是我好奇。现在我当老师,发现孩子常常围着老师和家长刨根问底,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怎么了,...

2021-02-08 阅读全文

“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生的。”“妈妈是哪来的?”“妈妈的妈妈生的。”“妈妈的妈妈……”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弄得大人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但如果我们静...

2022-01-07 阅读全文

好奇心是人们对那些不了解的事物有一种新奇感和强烈的兴趣。好奇是发明创造的萌芽;好奇,是打开发明创造大门的一把钥匙。可见“好奇”对于发明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烈的好奇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人们...

2020-11-27 阅读全文

孩子们总是有许多希奇古怪的想法和做法,用开水去浇花,说用冷水花会感冒的,把电动车拆开说是看看为什么它会自己开,是不是有司机在里面……作为一位幼儿园老师,怎样去教育幼儿,对于他们的好奇心给予正确的引导是...

2020-11-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