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入托,家长要“说对话”

发布时间:2021-03-27 幼儿园开学家长要做好准备 幼儿说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女儿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盘算着把她送到幼儿园。然而一想到邻居孩子鹏鹏一上幼儿园就天天生病,每晚哭闹不休,我就打了退堂鼓。

后来弟媳让我重新鼓起了勇气。弟媳是位小学教师,对儿童心理颇有了解。她说:“孩子上幼儿园,也有不少学问,想知道鹏鹏为啥不愿上幼儿园吗?明天我们和鹏鹏妈一起送鹏鹏,你就明白了。”

第二天一早,弟媳就叫上我,和鹏鹏妈一起推着自行车送鹏鹏到幼儿园。一出发,鹏鹏妈告诉我们,“他一上幼儿园就哭,天天早上耍赖不想去。到了幼儿园也不好好吃饭,还总是上火、生病。”鹏鹏妈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数落着,鹏鹏则默默坐在车后座上,耷拉着脑袋不吭声。

“你看,他在家淘气得很,谁也管不了,一说上幼儿园,就这样了!就应该让他上幼儿园,让老师好好管管他的坏毛病!”鹏鹏妈自顾自地说着,鹏鹏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到了幼儿园,一见到老师,鹏鹏咧开嘴大哭起来,直往妈妈身后躲,鹏鹏妈急着去上班,又气又急,“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说完把鹏鹏从身后拉出来往老师怀里一推,就赶紧转身走开了。

弟媳笑着对我说:“你看明白了吧,孩子不爱上幼儿园,其实和孩子没关系,好多是因为家长没做好工作。”

家长的每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一些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以免让孩子觉得,上幼儿园,如果不哭不闹就不正常了。

家长们要信任孩子,相信他们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的,能很快融入幼儿园。

对要入托的孩子,要让他们知道——“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我把弟媳的话记了下来,复印一份送给了鹏鹏妈。

一个月后,女儿顺利上了幼儿园,鹏鹏妈也不为鹏鹏上幼儿园的事发愁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已经多次听冉冉的妈妈在老师和园长面前说孩子在家里的趣事,尤其是对在幼儿园发生事,家长把孩子的描述给我们讲述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乐趣。更可贵的是这位聪明的家长,通过孩子的语言,把对幼儿园的感受传递给了我们,从来都不直接说出对幼儿园的不满,但从她可爱的女儿对其老师的一言一行的精彩描述中,我们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我们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我非常敬佩这位妈妈,因为她每次在说她的女儿的时候,都好象是在欣赏一幅她成功的作品,她会把自己的孩子的一切观察的细致入微,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出来。我觉得这是一味非常优秀的家长。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许多家长,对孩子看得非常的重要和宝贝,但却没有热情和耐心观察和了解孩子,甚至孩子在大人面前说话就心烦,孩子提出要求也会简单的否定,根本不去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

语言是孩子表达、交流的重要手段,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如果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孩子,那不是很残忍吗,又怎么能使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呢?并且在让孩子把话说出来的同时,家长还有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发音,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教训,没想到我一转身的功夫,两个小毛孩自己走到一楼的小班去了,你说这怎么教啊?”孩子就是这样淘气又可爱,有时候他们往往听不懂大人生气时候说的反话,闹出不少笑话呢。

故事2:XX班有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真是让老师伤透脑筋。一天,小家伙又出状况了,老师对着他直摇头说“我真是拿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啊!”小家伙认真的回答“老师,那你就再想想办法吧!”

刚开始看到这样的故事,会心一笑,可爱的孩子总是让我们觉得那份天真、灿烂与纯真,那种早已离我们远去的优秀品质。

可再一想,我开始觉得苦涩,这个故事就像个冷笑话,就像一个墨西哥人说,“上帝很爱美国人,撒给他们广阔的领土,很爱中东人,撒给他们乌黑的石油,很爱俄罗斯人,撒给他们丰富的矿藏,很爱中国人,撒给他们勤劳的双手,很爱日本人,撒给他们无边的海洋……上帝最爱的还是墨西哥人,每样都撒了一点,但忘记撒给他们脑袋”(《吴稼祥:墨西哥害怕的是整个国家被隔离》)。好笑吗?可乐吗?答案是否定的。

育儿专家认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反话正说,是一种艺术,正话反说,是一种不幸。对小孩子说反话,会使小孩子迷茫,不知道大人们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教工作者,对孩子应该是真诚的,纯真的,就像一杯开水一样,不是以甜味去吸引人,而是靠一颗心。

反话,是一种特殊的环境下的语言形式,对于低龄孩子不能理解反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的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对孩子说反话,也会造成孩子怀疑一切的阴暗心理,认为大人们说话真真假假,难以捉摸,不能相信。甚至于对周围的人产生敌意,轻则疏远亲人,冷漠朋友;重则心灵扭曲,仇视社会。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

宝宝个案:

上周末,五岁的洋洋和妈妈在客厅玩积木,洋洋正在用积木搭一座高高的塔,妈妈看着快到做饭的时间了,就提醒洋洋,“洋洋,妈妈要去做饭了,一会儿,你自己再搭会儿积木,就去看会儿书,等妈妈做完饭再陪你玩。”洋洋正玩得高兴,听妈妈这么一说,马上大叫起来:“不行,妈妈要陪我玩。”“妈妈要去做饭,你不吃饭了吗?”“那也不行!”洋洋说着,开始大哭起来。妈妈也生气了,“我不是跟你说做完饭再陪你玩吗,你怎么听不懂话呢?哭,哭,你哭吧,你就使劲地哭吧!”妈妈说完,气哼哼地走了。洋洋索性坐地板上放声大哭起来。妈妈就是想不通,这个孩子怎么听不懂大人的话呢?怎么越说哭得越厉害呢?

专家分析:

洋洋是听不懂妈妈的话吗?妈妈说的“要去做饭”的话,洋洋肯定是听懂了的,但是后来妈妈看到洋洋坚持让自己陪着玩,并哭起来,这时妈妈说的,“你哭吧,你使劲地哭吧!”这句话洋洋是没有听懂的,因为洋洋在妈妈说完后,反倒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记得我听一位小学校长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上课铃响了,三个一年级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报告!”三个孩子站在班级门口向老师大声喊着。“哟!你们还回来呀,再玩会儿去吧,别急着回来呀!”三个男孩听完,转身就向外跑。“回来!”老师哭笑不得。后来,校长帮着老师分析:闹出这个笑话,错不在三个男孩,而是因为教师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这个老师原来经常教高年级,说“反话”学生也能听出来,等到再教低年级时,因为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成熟,孩子听不懂老师说的反话,才闹出这样的笑话。

洋洋的妈妈也是犯了相似的错误,对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不适合用否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榜样作用和积极的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以模仿学习为主,要让孩子怎样做,就先做给孩子看,孩子对一些语言指令往往不会有直接反应,家长必须辅以身体语言,如手势、动作,让孩子明白家长说的是什么意思。同时孩子理解能力差,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个过程,要给孩子一段思考的时间。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给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有一些小的技巧、小的策略,可以让孩子自动地随着你的要求转移自己的行为。下面给出的一些办法就是帮助家长化解洋洋出现的类似问题。

事前先给孩子一些“心理准备”

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之前,可以先将时间安排告诉孩子,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如,妈妈提前告诉洋洋,“现在是四点,我们可以先搭会儿积木,四点半妈妈就要做饭了,你要自己看会儿书或自己玩一会儿,等吃了饭,妈妈还可以陪你玩一个小时。”孩子虽然还没有时间观念,但大概会知道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就会比较有心理准备,到需要改变活动时,也能比较容易接受了。

模仿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三岁以后已经开始能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即有了一些简单的判断能力,孩子玩得高兴时,不肯结束游戏,也不愿意让妈妈离开,情绪会有一些表现,家长可以模仿这些表现,孩子看到大人做出这样的行为,很快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也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如看着孩子要哭,妈妈就假装哭,“我不干,我还想玩!”边假装哭边说。孩子一般都会破涕为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也会有所缓解。

结束游戏要“事先声明”

在游戏之前告诉孩子时间安排,也会由于孩子的记忆力保持时间比较短而忘记,还要在玩的过程中,不断提醒孩子,“事先声明”,以防孩子因为忘记而“变卦”。如,“宝宝,再玩十分钟妈妈就要去做饭了,只能再陪你搭完这个楼房了,刚才我们说好了,是不是?”让孩子想起自己的承诺,也提醒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

请家长学会对孩子说这六句话!


请家长学会说这六句话,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爱!

第一句:“孩子,不管发生什么,我都会和你在一起,我永远爱你!”(安全感)

第二句:“你是独一无二的,走你的路,做你自己!”(价值感)

第三句:“也许你是对的,我只是建议,决定权在你。”(尊严与自我负责)

第四句:“相信你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需要,我会和你一起面对,尽我的力量陪伴你。”(自信与支持)

第五句:“你无论做得怎么样,表现如何,你是我亲爱的孩子,我依然爱你。”(接纳与鼓励)

第六句:“我喜欢你这种行为,不喜欢你那种行为。这不表示我是对的,你是错的。但一切都必须自己体验并承担。”(个人化与自我负责)

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向流动,每粒种子按照原本的样子成长,每个孩子生来就是圆满具足,如其所是,让我们带着对生命无比的信任和祝,轻轻的对孩子们说些滋养心灵的语言吧!

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孩子学说话家长需要了解的几件事

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孩子成长的每个过程都会牵动父母的心。伴随孩子牙牙学话,第一次无意识地叫“妈妈、爸爸”,很多父母欣喜之余开始有更多的疑问。怎样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好语言,开发智力,成为家长们关心的事情。

说外语忌太早。、

孩子3岁后学心外语是比较好的时期,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学习母语比学外语更重要。3岁是培养孩子语言的良好时机,3岁以前语言中枢发育不完善,发音也不清晰。三四岁左右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孩子很容易接受听到的语音,模仿力很强,能够逼真地模仿老师发出的语音和语调,并不受母语听干扰。一般这时学外语的孩子比年龄大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能够较快地掌握和运用日常语。

但值得注意的是,书写和阅读要放六七岁后进行。而且学习过程中不要强迫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惧怕心理。

儿歌比古诗更适宜儿童学习

儿歌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符合儿童的朗诵特点,比较适宜儿童学习。儿童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成就感、学习有积极性,更能培养儿童对语言的兴趣,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另一方面,一些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在儿童读儿歌的时候,要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强调音节和节奏感,以便于儿童正确的模仿学习。除了语言解释外,还可用实物或实物

说话晚怎么办

每个孩子开口说话的时间并不完全一样,早的孩子不到1岁就开口了,晚的甚至到2岁以后才开口。一般考虑孩子语言发育迟缓是以下几个原因;家庭中用多种方言与孩子讲话,孩子学说话时会感到无所适从;家长与孩子交流过少,孩子没有模仿对象和说话的机会,说话也会延迟。由于这种环境因素引起的话话延迟,改善环境和加强训练后会很快追上正常孩子。

另外,一些疾病,如脑瘫、听力障碍、孤独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伴随其他的异常表现。轻度智能发育落后的孩子,说话的年龄也比较晚。当然,发音器官如舌系带过短、腭裂等异常也可导致说话延迟。如是疾病原因导致说话延迟,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如何应对孩子口吃

口吃多见于学龄早期的儿童,一般由于发声器官紧张或言语功能不够成熟造成的,也与精神紧张、精神刺激、遗传及模仿他人口吃有关。随着词汇量增多、语句复杂,幼儿很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有时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因发育不成熟,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的发展,于是出现口吃。

一般不需要特殊矫正,应耐心倾听,但要避免指责,绝大多数口吃会逐渐转为正常。如果孩子口吃有加重趋势,则应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语言纠正训练,包括;让孩子减慢说话速度、降低音量;多讲故事;消除孩子紧张情绪,让他想好再说,等到到孩子神经系统逐步发育完善后,口吃是可以纠正的。

偶尔“说谎”不必紧张

对于幼儿来说,想象力最为活跃,在这一时期,想象的突出特点是喜欢夸张,表现在夸大和混淆假想与真实两个方面,孩子常把自己想象的事情或自己的强烈愿望当成真实的事情常被误以为是说谎。

如这时批评、责备,反而会暗示孩子有意识地说谎。因此对于幼儿时期的“说谎”不必过分紧张,可采取一些措施正确引导。首先以诚恳的态度面对孩子,作出好榜样,加强对孩子的关注,经常和孩子感情交流和沟通,使孩子愿意在父母面前讲真话;对孩子要求要切合实际,不要在外人面前指责他,应单独和孩子交流。当孩子减少“说谎”行为时应立即表扬。

家长要敢于向孩子说“不”


眼下,随着“421”家庭的增多,两代人对独生子女的娇宠,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心安理得地向父母提要求,甚至承受不了半个“不”字。这种孩子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要。倘若父母拒绝他们的要求,孩子马上就变成一副无赖样,大哭大闹的有之,威胁漫骂家长的有之,甚至离家出走的也有之。而许多家长经不住孩子的纠缠哭闹,往往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从没尝过失望的滋味。家长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十分不妥的。

失望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某个时刻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东西。一个从来没听过“不”字的孩子,是不可能承受失望的感觉的,从而也造成对失望承受能力低。而对失望承受能力低实际上是一种缺陷,它会伴随出现精神痛苦和失常行为,使孩子变得脆弱、不成熟,影响孩子心理、人格正常发展,轻则让孩子的成长磕磕绊绊,有暴力倾向和染上坏毛病;重则形成孩子无休止索取的坏习惯,一旦家庭不能满足要求,甚至会走上犯罪歧途。

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把要东西的权利交给孩子,由他决定父母同意或不同意,就像给了孩子一件他不会使用的武器,这迟早会让父母后悔不已。人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孩子同样如此。如果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无节制地加以满足,只能是“欲壑难填”,最终使孩子走向贪得无厌的深渊。

对于今天的许多孩子来说,他们可谓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正是“失望”。家长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家长的一个“不”字破灭了孩子一些东西,但同时也建立了一些东西:划出了界限,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当然,让孩子体验失望,也不是无限度地让孩子的任何要求都得不到满足,父母要正确评价孩子的要求,判断他们要求的合理性,对于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尽力满足孩子的愿望,不能满足的,要向孩子说明原因。

孩子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个体,他们会试着去找到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地方,应该向他们灌输适应社会环境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家长要与孩子分享入园的美好


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可带着宝宝到所要就读的幼儿园附近散步,如果幼儿园允许,还可以到园中的活动场地玩耍,暗示孩子“这里有许多好玩的”、“以后要做幼儿园的好宝宝”等,这样孩子正式入园时,就会减少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不适应感。家长应有意识地描绘幼儿园的美丽,让孩子产生一种向往。

根据一些刚入园就特别能适应幼儿园生活、不哭不闹的孩子家长的调查,发现这些家长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入园之前都曾经说过鼓励性质的话,比如有的家长告诉孩子:“宝宝这几天真乖,我们过两天到幼儿园去。”或者告诉孩子“幼儿园里也有许多跟你一样乖的好宝宝,我们去找他们玩好不好啊”。

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他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切忌不要对孩子刨根问底,造成孩子的情绪紧张。

相关推荐

  • 孩子说脏话,家长怎应对? 旦旦宝贝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天天围着老师转,一口普通话,而且特别的懂礼貌,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幅字“主持乖宝”,为了勉励他我专门请画廊的师傅帮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挂在了他的卧室,可是,这光景不长……. ...
    2021-08-28 阅读全文
  • 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已经多次听冉冉的妈妈在老师和园长面前说孩子在家里的趣事,尤其是对在幼儿园发生事,家长把孩子的描述给我们讲述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乐趣。更可贵的是这位聪明的家长,通过孩子的语言,把对幼儿园的感受...
    2020-08-13 阅读全文
  • 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
    2021-04-16 阅读全文
  • 孩子说大话,家长不要不在意 导读:当孩子说大话时,作为家长或者大人,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要说大话,孩子说这些大话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在了解到孩子“说大话”的本质出发点后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宝贝真聪明,以后肯定能吃得...
    2021-09-21 阅读全文
  • 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反话”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
    2021-09-29 阅读全文

旦旦宝贝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们天天围着老师转,一口普通话,而且特别的懂礼貌,老师还特意给他写了一幅字“主持乖宝”,为了勉励他我专门请画廊的师傅帮把字表好弄成好框挂在了他的卧室,可是,这光景不长……. ...

2021-08-28 阅读全文

已经多次听冉冉的妈妈在老师和园长面前说孩子在家里的趣事,尤其是对在幼儿园发生事,家长把孩子的描述给我们讲述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乐趣。更可贵的是这位聪明的家长,通过孩子的语言,把对幼儿园的感受...

2020-08-13 阅读全文

故事1:午睡前,XX班的老师急匆匆跑来向我诉苦:“J老师,这些孩子没法教了……”“怎么回事?”“刚刚进入午睡室前,有两个孩子做坏事,我就说把他们送到小班去好好学习一下。本来我以为他们会害怕,会记住这个...

2021-04-16 阅读全文

导读:当孩子说大话时,作为家长或者大人,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为什么要说大话,孩子说这些大话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在了解到孩子“说大话”的本质出发点后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 宝贝真聪明,以后肯定能吃得...

2021-09-21 阅读全文

你有过跟宝宝说反话的经历吗?宝宝的反应是怎么样的?专家告诉我们,千万不要跟小宝宝说反话,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并不能理解反问语气的话,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而非用否定的...

2021-09-29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