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炮制早教支出省钱秘笈
发布时间:2021-09-14 幼儿早教故事 幼儿早教活动方案 幼儿早教故事大全近期,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词莫过于“CPI”。最近,一名家长在网上上发布了自己为孩子炮制的免费半年全外教口语课攻略。该家长利用该机构在浦东有4个分校的便利条件,免费蹭了该机构半年的全外教口语课。
抽样调查
来自星期8小镇的抽样调查显示,面对飞涨的物价,93%以上的家长表示,涨价现实已体现到对孩子生活与教育(培训)的日常投入上。表现最为明显的包括:培训费、奶粉(营养品)、玩具、文具、学杂费用(如学生餐费),平均涨幅在6%以上。
大部分家长反映,学校的费用因为国家的控制及相关机构的监控并未出现大幅变化,涨的主要是孩子的餐费,现在菜价都在涨,餐费不涨也不现实,因为担心孩子午餐质量下降,家长对于午餐费用的增加基本上默认并配合。
■家长心声
日常教育投入纷纷上涨
闵行朱小姐的孩子上的是公立幼儿园,从本月起学校的餐费由原来的320元涨到340元了。其他的费用还是保持不变,因为孩子还小没有上什么培训班,所以影响不大。孩子刚满2岁的龚小姐说因为孩子还比较小,没有上培训班和学校。让她感觉涨价幅度较大的是孩子的用品比如说水笔、积木之类的。水笔以前普通的通常在10元以下,现在最低的都要十几元。积木以前只有几十块,现在都要上百元了。
■家长攻略
当工资追不上学费
应对“涨价”,家长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减少购买次数和到二手市场淘宝。对于孩子比较小(学龄前)的家庭,部分家长购买的方式由商店、超市转向了网购和二手市场,因为孩子的衣服和玩具都有一定时效性,这样的选择家长认为性价比更高。对于有小学及以上孩子的家庭,家长多会选择团购或者减少购买数量。同时很多家长也无奈地表示说,有些钱想省也不能省,比如孩子上的培训班,总不能因为涨价半途而废。还有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必需的营养品再贵也还是要买的。
■家长王女士:挖掘身边资源
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肯定“一个也不能少”。但是在一些可控的支出上,比如孩子的衣物、文具等可减少数量和到二手市场淘,或者在促销时多买点,还有就是减少购买次数,以及团购。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搜罗一下身边有孩子的亲戚朋友,很多东西可以互换和共享,比如一些儿童图书和碟片,或者孩子玩过的玩具等。
■家长李先生:从VIP到小班授课
我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也是本着开发孩子兴趣的原则,给孩子报了好几个培训班,英语、书法、画画、溜冰、舞蹈,还请了钢琴家教,一直以来家庭收入还可以,所以就尽量给孩子报那些人数较少的VIP班次。现在CPI飞涨,家庭中需要增加开支的地方越来越多,所以在孩子教育方面也不能再硬着头皮撑下去了,尤其是家教授课涨得厉害,我就给孩子调到小班授课,孩子虽然多了几个,但想着他也能借此机会多交些小伙伴,提升沟通能力,也还不错。
■家长胡女士:砍掉“文体类”教育开支
以前我们家十分重视亲子教育,经常会带孩子出去玩,也给她报了很多培训班,现在我和她爸爸商量了一下,也观察了孩子对这些兴趣班的兴趣,就砍掉了一些文体类的教育开支,反正孩子也不是很喜欢打乒乓球和芭蕾,但是孩子比较喜欢的画画班,还是保留着。现在,周末也很少带孩子去“消费型”的游玩场所,但是还会带着孩子去公园和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免费场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购买儿童读物的省钱秘诀
价格昂贵的儿童读物,究竟有哪些是完全发挥了作用的?作为一名聪明的家长,你知道如何在儿童读物的购买上实现最佳性价比吗?
第一招:保护、修补有必要
节省目标:30%的购书支出。以一名3岁宝宝每月4本童书的购买量计算,每年至少要省200元!
还记得小学时候领到新书,第一件事是什么吗?不是打开新书翻阅内容,而是爱惜地给书包上牛皮纸的封皮,这样,才能保证它完好无缺地经受你一个学期的折腾。小时候的招数,现在完全可以用到宝宝的童书上。
一本几十页的平装童书,售价通常要超过20元,只会看画还不怎么识字的宝宝,当然对“爱护图书就等于爱护妈妈的钱包”这件事没什么概念,他读书的方式可能是撕、是扯、是高兴起来就乱扔一气,一本书还没看几遍,就已经四分五裂了。再买一本?那可就是双重投资了。
为什么不在书刚买来的时候,就和宝宝一起为书包上封皮?现在文具店中都可以买到透明PE材质的书皮,简单地套在书上,既不影响阅读效果,又可以避免宝宝扯烂它或是把牛奶什么的泼上去。
如果你是一名心灵手巧的妈妈,GH给你一条更实用的建议。童书薄的通常是骑马钉装;厚的则是胶装,这两种都比较容易被宝宝撕坏。不小心,骑马钉还可能伤到宝宝小手,解决的办法很简单,自己动手,把童书改造成线装版!仿照线装古书的办法,在童书的书脊处,先用钉子打孔,然后用粗麻线把它缝起来,这样书会牢固很多,也不再容易散页了。
保存完好的童书(特别是教育类童书),不仅可以供宝宝多次阅读,省下重复购买的钱,还有另一条渠道可去。
第二招:交换、捐赠有好处
节省目标:20%的购书支出。以一名3岁宝宝每月和小朋友交换1次的频率计算,每年省300元不成问题。
你自己会和闺中好友举办二手衣交换派对?那为什么不给宝宝也办个换书派对?保存完好的童书,经过清洁消毒后完全不会影响阅读,和小朋友交换看是最合适不过了。童书故事相对简单,宝宝看过几遍就腻了,而邻居家的小朋友正好没看过!和他交换怎么样?如此一来,既省了钱,还给孩子上了一堂环保教育课,多么一举两得的好事。
交换图书的途径很多。最简单的是在社区和邻居家交换;或者是在幼儿园要求老师帮忙,和同学们交换;上妈妈论坛发起一个大规模换童书派对也可以;而在某些儿童书店,还提供以旧换新的服务,条条路都可以帮助你做一个环保省钱的好妈妈。
如果有些图书实在是普及到了小朋友人手一册的地步,那也有去处。把它捐赠给公益机构,送给那些需要的小朋友。捐赠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宝宝,由他亲手把图书交出去,教会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爱”这门人生必修功课。
哪里买书有讲究
同样的图书,比如法布尔的《昆虫记》,童书版的比成人版的约要贵出20%,而除了外表装帧上有少许差异外,其他如插图、文字都没什么区别。那有什么理由不在成人区给孩子买呢?不少经典书籍都存在这种现象,妈妈们在买书的时候,可要多想一想。
最新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疏导秘笈
寒窗苦读十余载,只盼金榜题名时。高考,不仅对于考生很重要,对于陪伴在侧的家长同样重要,在如此紧张又短暂的时间里,如何帮助孩子舒缓一些心理压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班主任传授的最新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疏导秘笈,欢迎阅读。
最新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疏导秘笈(一)
面对高考,考生容易产生的这3种负面情绪,家长要做好心理疏导。高考本就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而高考生每年都在增加,高校资源有限,名校更是特别难考。在高考面前,考生往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考生可能面对挫折时就会变得消极,失去考试的动力。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考生就越容易产生这3中负面情绪,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心理疏导工作。
1. 陷入迷茫
越到最后,考生就会不断的审问自己,面对这错题越来越多,背过的单词还是会被忘记,自己在不断努力着,但一点效果也没有。于是身边越来越多的事情让考生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这时候就特别容易陷入迷茫之中,否定自己,这样的情绪下是极大地打击孩子学习积极性,严重下会弃考。
2. 急躁焦虑
压力越大,情绪就会更难控制。这就是为何到了高三的学生,往往易怒。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更多的是要陪在孩子身边,不要去责骂孩子,要不断地鼓励孩子。适当的给孩子减压,不是备考时间越长就越有效果,只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更好的学习。因此,这个时期孩子表现出的急躁焦虑的情绪是很正常的,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3. 对考试恐惧
备考时期,每天都要做着大量的试卷题目,距离高考越来越近,这样的测试只是为了让老师更直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在进行相应的辅导。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考试,那些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就会惧怕考试,面对试卷就会产生抵触心理,逐渐失去学习信心,这样的负面情绪在高考中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孩子产生的负面情绪,家长要留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状态,既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又不能带给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这段时间尽可能地陪伴在孩子身边,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家长也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孩子。只有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孩子,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最新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疏导秘笈(二)
高三的学生往往顶着来自家长、老师、同龄人乃至自身的多方面的巨大压力。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感到焦虑不安,面对这种焦虑不安许多孩子想在家中得到缓解,想在家中得以放松,但他们回到家里,看到家长比他们更紧张、更焦虑。试想:在双方都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时,冲突与不快就很容易发生,在双方都不理智的情况下,矛盾也会不断升级。
1.首先家长的情绪要稳定。家长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家长的焦虑也会使孩子更焦虑,因此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家长情绪的稳定与平常心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与前提。
2.体谅孩子,给孩子放松的时间和机会,这样孩子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理解、关心和疼爱。
3.给孩子留下属于自己的心里空间。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尤其高三的学生,他们有太大的压力。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的房间,也不随意闯入他们内心的心灵空间。
4.不过多地询问他们不想说的事。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咄咄逼人,不要什么都问。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那你一定要认真听他说话并加以珍视。
最新高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心理疏导秘笈(三)
家长与孩子本人总将现在的成绩、排名和过去进行简单的相比,结果越比越紧张、越比越自卑。在“要考出好成绩”动机过强的情况下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1.理解孩子的心情,给予其逐步调整学习状态的时间,切忌急躁焦虑。
2.接受孩子的现状,降低期望值,并经常检查自己的情绪是否会给孩子带来焦虑、消极的负面影响。
3.每当孩子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都予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多与孩子沟通,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4.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达成共识。如果家长的观点不一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5.做旁观者,在学业的整体规划方面、走哪条路、如何选择、大事的取舍方面,发表意见,供孩子参考。
6.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应做孩子的顾问、盟友,而不要做经理人。家长要学会聆听,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感觉更轻松。
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出钱不出力,教育怎可“袖手旁观”?
越来越多的补习机构、培训班向低龄人群接近,孩子们小小年纪便没了假期,他们已然承受了太多来自父母的期待,有期待是好的,但如果这种期待不被“消化”,久而久之便是负担,给他们的学习设下一道无形的障碍。不少家长表示:我已经花大价钱给孩子安排了家教,他/她学不好怎么能怪我?
的确,孩子学不好并不能直接怪罪到家长头上,这其中有很多因素,但不少家长以为孩子的教育就是“花钱可以搞定”的事情,只要给孩子花了钱,家长便可以从这一位置上“溜之大吉”,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孩子的成长,从学业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长是没有理由当“甩手掌柜”的。
舍得给孩子花钱报班、请家教,是否就是真正“为孩子好”?答案我们不得而知,培训班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益,有的则只是为了在跟风的浪潮中寻得一份安心,实际效果可以忽略不计。不可否认,一些教学水平优秀的兴趣班、拓展班寓教于乐,让孩子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这也不是家长退出“教育舞台”的理由。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让孩子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接受“学生”这一身份,拥有更多的主动权。一个有浓郁学习氛围的家庭,和一个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就不闻不问的家庭,哪个家庭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想必家长们心里都有答案。
在不少家长看来,现在学生们的作业难度越来越高,篇幅越来越多,他们已经不能胜任自己孩子的“老师”这一角色,因此只好把孩子送进培训班,让老师帮忙好好管教了。“我不懂所以我也不问”,不问过程,只争结果。一些家长以自己工作繁忙、资质不够为由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一心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和培训班。试问,家长们真的尽力了吗?
教学不等于教育,教育不是学校老师单方面的责任。家长们口中所说的“资质不够”,仅仅只是针对孩子“教学”的方面,而在教育方面,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位老师教会了学生健康成长,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学生冒出不良矛头时及时制止,就像一颗茁壮成长的树苗,园丁要悉心呵护,勤于观察,一旦有不好的苗头就要及时掐掉,否则一个芽儿也会长成粗壮的树干,到时就只能用斧头砍掉,对树木造成的伤害就更大了。
在教育方面,家长能做的有很多。如果仅仅成为一个在物质生活在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关注精神生活的家长,这是失败的。家长在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高分的同时,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人人向学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是孩子前行路上的陪伴者,而不是冷漠而急切的旁观者。
家长支招:如何监督孩子零花钱
如今,80后的“小皇帝”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童时期,已经为人父母,优越的生活条件让现在的孩子更是要什么有什么,小学生上了学识了数,对钱逐渐有了认识——钱不单单是个数字,还可以有很多用处,自己不挣钱怎么办,但可以向爸妈索要零花钱。然而,家长也开始纠结: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给孩子多少零花钱,怎么个给法,如何监督孩子用零花钱?为此,记者采访了众多家长、老师及理财专家,希望他们的经验及建议能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专家支招
有很多家长不反对给孩子零花钱,可是却从来不过问孩子零花钱的用处,使许多孩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等到发现时却后悔莫及。到底该如何给孩子零用钱呢?家长们在这上边犯难了,给的太容易会让他们缺少对钱的珍惜,给的太多又容易让孩子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对此,中国农业银行烟台分行的理财经理李亮令建议说:“怎么花零用钱是孩子人生理财的第一堂课,适当的零花钱可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钱的意义,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训练孩子存钱用钱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而正确的金钱观念能使人把握好人生坐标;优良的理财能力可能成为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家长给孩子零花钱是必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
家长支招:
1.将“金钱奖惩制”引入孩子生活
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家长纪清涛表示:“我把一部分零花钱通过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孩子的成绩不作为奖励和惩罚的标准,学习是个人责任,所以不应得到任何报酬。一般做家务和好人好事会给一定的奖励,让孩子认识到钱是需要劳动获得的,惩罚的几率很小,金额都在5角到2元之间,能让孩子有个”对错“的认识。”
帮助孩子制定零花钱使用计划吕冬梅的女儿刚上三年级,她表示给孩子零花钱是十分必要的,但不需要太多:“每周只给女儿10元的零花钱,帮她制定消费计划,鼓励孩子记小账本,通过花零花钱,孩子可以对交易形成基本的认识;孩子可以学会自己拿主意,因为零花钱有限的,而她想要的东西肯定会有很多,孩子从取舍中学会思考,变得有主见。”
2.监督孩子零花钱用在何处
家住莱山凤凰小区的唐小雁女士告诉记者:“我儿子刚上四年级,平常我让他把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记在账本上,一方面方便我去监督他零花钱使用方向,随时告诉他哪些能买哪些不该买;另一方面又能让孩子对自己零用钱的使用形成计划性和目的性,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老师建议:
1.让孩子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
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或带孩子看看自己劳动的情形,让孩子知道家长劳动的辛苦,挣钱的不易,同时让他们懂得,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教育他们爱惜父母的劳动,节约用钱。也可以在零用钱的发放上做文章,规定零用钱要按孩子每个月所做家务劳动的多少给予,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用钱。这样既让孩子认识到钱的来之不易,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2.制定完善的零花钱给予计划与方案
把按劳和按需给予相结合,把各种家务劳动明码标价,在制定家务劳动获得零花钱方案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紧急需求,可以让孩子以“预支工资”的形式提前购得急需物品,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3.根据各方面条件给予孩子适量的零用钱
家长可以根据自身家庭条件及孩子年龄和其周围环境来确定给孩子多少零用钱,要在孩子学前、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几个阶段分别根据孩子周边环境,周围孩子零用钱多少来确定自家孩子零用钱
4.让孩子养成储蓄的好习惯
在孩子五六岁时给孩子买个动物形状的储蓄罐,当有硬币或零钱时就让孩子放入储蓄罐中储存,逐渐培养孩子储蓄的兴趣,等孩子上学后可以给孩子在银行建立一个储蓄账户,把零用钱存入孩子的账户并告诉他花不掉的零花钱要存好,让小钱变大钱,最后买一件理想的物品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还能让孩子逐渐了解利率、零存整取等关于银行的金融知识。